篇一 :中国的话语体系

20xx年第15期

中国应完善自己的话语体系

作者:李北方 来源:南风窗 日期:2014-07-18,

和平时期的国家间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话语体系的竞争,也就是所谓的“软实力”竞争。话语体系是规则的基础,在话语的竞争中不占有优势,在规则的制定中就没有发言权。

这在中国与西方打交道的过程中可以看得很清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多年了,但一些西方国家仍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此外,西方国家还经常拿其他话题对中国说三道四,时常将中国置于不得不自我辩解的境地。这是因为当今世界上的主导性话语体系是西方人发明的,定义权不在中国人的手中。

出于国际竞争的现实需要,中国急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而这一话语体系必定要是普世主义的。这首先是因为,西方的话语体系是普世主义的,能够与一种普世主义抗衡的只能是另一种普世主义。 普世主义不同于其他“主义”,它没有实质性的内涵,只是一种认为某种特定的价值应该普世适用的倾向。在各种文明中,都或多或少地有这种思想倾向,从这个意义上说,普世主义本身便是普世的,并非西方的专利。 中国思想中从不缺乏普世主义传统。儒家思想讲“天下”,讲推己及人的“仁”的观念,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讲“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都是普世的视角。儒家理想中的“大同”,便是儒家伦理取得全面胜利的世界。但儒家思想是不讲求主动扩张的,而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推崇渐进的、水到渠成式的传播。历史表明,这种稳健保守的取向并没有影响中国文明的自然扩展。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中国话语体系应如何打造

中国话语体系应如何打造

发布时间:20xx年x月x日07:5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张国祚

近来,打造中国话语体系引起广泛关注。中国话语体系应如何打造?这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努力形成共识,进而采取实实在在的措施。 打造话语体系,首先应当了解话语体系的内涵、定位和功能。无论口头表达的话语还是文字表达的话语,都是表达一定思想、观念、情感、理论、知识、文化等的字词、句式、信息载体或符号。也就是说,思想等是内容、是本质,话语则是形式、是表现。因此,话语体系是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是受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制约的;有什么样的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就有什么样的话语体系。明确这一点很重要,它可以使我们认识到话语体系是伴随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形成而形成的,从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丰富和完善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上。同时应看到,任何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都需要一定的话语来表达,不同的话语表达对于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增强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影响力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打造话语体系既要顺其自然,又要主动作为。主动作为,不仅包括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创造、丰富和发展,而且包括话语表达方式的加强和改进。

…… …… 余下全文

篇三 :文明对话与中国话语体系构建

文明对话与中国话语体系构建

作者:韩璞庚 《光明日报》( 20xx年04月16日 16版)

今天,文明之间对话与沟通的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元化成为人类文明的一大景观。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进步,有效进行文明交流互鉴,从而更好地传播中华文明,是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

综观中外学术思想发展的历史,知识传播与文明对话的演进过程,通常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情况:首先,强势文明体的知识传播与弱势文明体的被动接受。强势文明体的知识传播是单向度的,弱势文明体由于自身的弱者地位,被动地吸收与接受强势文明体的学术思想、学术话语与价值观念。其次,弱势文明体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强势文明体的学术思想、学术话语,提升自己的学术反思能力,并在本土的根基上,建构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再次,强势传播与文明对话。在摆脱了对于强势文明体的文化与学术依附的同时,弱势文明体通过自我更新与自我发展,开展了自我的强势传播,这时候,文明之间的对话才有了可能。然而,文明对话并非如此简单,文明对话的可能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落差,文明对话必须具备诸多条件。

其一,话语认同。文明对话的第一个前提是话语认同,当两种相对隔膜甚至相互敌对的文明体发生碰撞与面对时,是很难进行文明对话的,只有两种文明处于平等、独立、相互尊重的地位,文明对话才能发生。话语认同来自两个文明体的碰撞交流中。这里有一个推拉力问题:面对文明体A,文明体B具备学习与了解的冲动,这时才能自内部产生推力,推动文明体B自觉自主地认同与学习文明体A;面对文明体B,文明体A本身有一种希望被文明体B了解的冲动,这时会产生一种拉力,反之亦然。

…… …… 余下全文

篇四 :用中国话语体系诠释生命伦理学

用中国话语体系诠释生命伦理学

作者:田海平《光明日报》( 20xx年12月09日 14版)

生命伦理学涵盖了临床的、规范的、理论的和文化的等诸方面问题和学科领域,它带来多维学科的观念碰撞,也带来影响深远的跨文化对话和交锋。在学术话语的文化政治功能日益凸显的今天,我们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人类文明发展成果,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下的中国生命伦理学。

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有着独特的理论框架和核心价值,对诸如医患和谐、医德规范、医疗保健和生命政治等,有一套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的理论逻辑和话语体系。这是西方生命伦理学不能理解、也无法准确呈现的生命伦理观。所谓“医者意也”,不仅要揣摩、取象自然,意会阴阳、五行、四时,还需进一步意会帝王之业,意会圣人之业。在这种观念指导下,中华传统医学哲学及医疗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生命伦理学的话语资源。

与整体生命观相契合,中国古代形成了“大医精诚”的临床生命伦理话语。《黄帝内经》言:“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告诫医者要敬畏生命,避免“五过四失”。唐代孙思邈说:“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他著有《备急千金要方》,其中《大医精诚》篇阐明大医治病宗旨:“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生命。”这些话语字字千钧,被后世医家奉为圭臬。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中国话语一定是中国特色的

中国话语一定是中国特色的

近几年来,关于“中国话语”的讨论持续升温。一些“主打”词语已悄然流行,而随着大规模发展智库战略规划的实施,整套的话语体系似也呼之欲出。

背后的大形势,当然是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持续冲高。最近几年,中国一直在默默收获着全球“最大”和“第一”的桂冠,早在4年前中国即成为了全球最大生产制造国,2年前又成为了全球最大商品消费市场国,去年则一举成为了按购买力平价GDP计算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这的确意义重大。从长时段历史上看,上一次中国失去这个地位是在19世纪中期。此后一百多年的两大霸主分别是英国和美国,前者称雄约50年,后者称霸一个多世纪,直到今天。

从短时段历史上看,西方各国从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迅速衰落。据统计,自20xx年至今,中国一国就贡献了全球GDP增长的三分之一以上。

单凭中国的经济数据和西方连续发生的危机事件,就已经有不少人断言“后西方时代”真的要来了。

中国话语一定是中国特色的

中国话语不应是西方话语的翻版

这是数百年一遇的历史性变局,但中国却并不兴奋,而且明显表现出无意争先。就在一个多月前,汪洋副总理在访问美国的演讲中代表中国政府向世界表态,“引领世界的是美国”,“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塑造世界经济秩序的各种规则仍然由美国主导。对此,我们有清醒的认识。中国既没有想法也没有能力挑战美国的领导者地位。”。

…… …… 余下全文

篇六 :统计传播的话语体系

统计传播的话语体系

张仲梁

【内容提要】

统计传播由话语构成,其效果与统计话语的特质联系在一起。中国统计目前的话语体系是一种半官方半专业的话语体系,自说自话的色彩比较浓厚,离大众话语体系有相当的距离,离现实社会语境也有相当的距离,应强调用户和公众导向,破解话语惯性,实现统计话语从独白到对话的转变。

【关 键 词】统计传播/话语体系Statistical dissemination/Discourse system

一、统计传播和统计话语

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加工和统计传播,是统计工作(注:本文的统计工作囿于官方统计的范畴,相应的,本文词论的统计话语体系也限于官方统计机构的话语体系。)的四个主要环节。在学术界,人们对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加工的关注很为强烈,探究也较为深刻,但对统计传播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其实,统计传播也非常重要。

首先,统计数据的传播和利用是统计工作的最终目的,统计数据的目的在使用,数据使用得越多越广泛,统计的功能也就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统计的价值也就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其次,统计传播是统计机构联系社会的手段和桥梁,只有通过统计传播,统计机构才有可能了解数据的价值和局限,把握社会公众的需求,进而推动统计工作的完善和提升。 正是因为对统计传播重要性的认知,近年来,有关统计传播的研究不断出现。例如,王光玲、付增清从信息论的视角提出,要从信源、信道、信宿三个方面优化统计信息传播系统

…… …… 余下全文

篇七 :如何构建中国话语权

如何构建中国话语权

胡正荣 李继东 《 光明日报 》( 20xx年11月17日 11 版)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被各国广泛关注的同时,也遭受着诸多质疑甚至责难。究其原因,在于目前中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中仍处于弱势地位,话语权与国际地位不相适应。话语权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我封赏的,更不是他国赠赐的,而需要精细塑造、培育和争取。特别是在当前,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信息获取手段快捷多样,信息内容规模丰富庞杂,更需要主动回应国际社会热点,高效处置突发事件,在信息发布、解读和回应等方面主动设置议题,熔铸和传播中国的核心价值,展现中国视角、风格和气派,方能有效构建中国话语权。

从总体上看,当前国际话语的基本叙事结构仍然是以西方为中心,西方发达国家依然掌控着国际舆论的主导权,西方文明仍是核心话语,主导着整个世界,全球仍习惯于用西方价值和逻辑来评判是非,诠释国际和国内议题,国际话语体系仍处于不平衡、不平等、不公平的格局。特别是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新自由主义价值观席卷全球,世界信息传播格局很可能滑落到一种基于资本主义文明的新话语极权。

实际上,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新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家间相互依存程度空前提高,世界权力结构也在调整、变化,国际话语权正在重新分配,新的信息传播秩序和格局正在形成,多极化趋势也日趋明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一种潮流和共识,可以说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过渡之中。这期间,快速发展的中国需要向世界解释自己“从何处来”与“向何处去”的疑惑,这不仅关乎通过解答这一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让世界更加全面、客观和理

…… …… 余下全文

篇八 :建构古典山水画空间理论的话语体系

建构古典山水画空间理论的话语体系

——释“以大观小”的思维智慧

刘继潮(安徽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现当代美术理论界对“以大观小”理论阐释的失误以及中国画空间理论研究的现状,从新的视角,鲜明地提出自己的新观点。主张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中,建构中国画空间结构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关键词:以大观小,思维智慧,视觉经验,层次空间

古典山水画的空间结构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挖

掘的大题目。

曾与一位摄影界朋友一起赏析元代王蒙的《夏山高

隐图》。这位朋友几乎跑遍黄山,是拍摄黄山风景的专

家之一。面对《夏山高隐图》,朋友惊叹道:没有直升

飞机和长变焦镜头,而能获得此场景,简直令人不可思

议!今人的不可思议,恰恰隐含着古人的大智慧。古典

山水画全景式的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空间结构图式

【1】,与西方十九世纪前风景画模拟、再现有限视域

的局部所见,截然不同、大异其趣。

宋代沈括说:“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自

有妙理。”如果准确地理解了“以大观小”,真正明白

了其中的“妙理”【2】,也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古典山水画家的智慧与创造。遗憾的是,近现代关于古典山水画空间结构的研究,存在着严重的误区。一方面,在写实绘画受尊崇的那段时间内,有学者简单地基本照搬西方写实绘画的焦点透视理论,去套说中国画空间结构问题。19xx年,《中国画》上刊载的《谈国画构图的三远法》,竟然认定宋代郭熙的“三远法”,“是一种焦点透视现象”【3】。19xx年出版的《绘画应用透视学》,作者严肃地指出有些古典中国画有“透视上的错误与疏忽,不足为法”【4】。19xx年版的《中国山水画的透视》一书,从书名就不难看出作者将中国山水画空间问题全盘纳入西方焦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