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数学归纳法知识总结

理科数学归纳法知识总结

基本概念

1.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要分两步,

第一步是归纳奠基(或递推基础),

第二步是归纳递推(或归纳假设),

两步缺一不可

易错点

1.归纳起点易错

(1)n未必是从n=1开始

例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凸n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

点拔:本题的归纳起点n=3

(2) n=1时的表达式

例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在验证n=1时,左边计算所得的式子是( )

A. 1         B.      C.     D.

点拨  n=1时,左边的最高次数为1,即最后一项为,左边是,故选B

2.没有运用归纳假设的证明不是数学归纳法

例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错证:

(1)当n=1时,左=右=1,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

则当n=k+1时,

综合(1)(2),等式对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点拨:错误原因在于只有数学归纳法的形式,没有数学归纳法的“实质”即在归纳递推中,没有运用归纳假设

3 从n=k到n=k+1增加项错误

例1 已知n是正偶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若已假设n=k(且为偶数)时命题为真,,则还需证明( )

A.n=k+1时命题成立          B. n=k+2时命题成立

C. n=2k+2时命题成立        D. n=2(k+2)时命题成立

点拨:因n是正偶数,故只需证等式对所有偶数都成立,因k的下一个偶数是k+2,故选

例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过程中,由k推导到k+1时,不等式左边增加的式子是          

点拨:求即可

当 n=k时,  左边

n=k+1时,左边,

故左边增加的式子是,即

知识应用

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许多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其中包括恒等式、不等式、数列通项公式、整除性问题、几何问题等

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例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证明:(1)当n=1时,左==右,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

则n=k+1时

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综合(1)(2),等式对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例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证明:(1)当n=1时,左边,右边,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2)假设n=k时,等式成立,即:

则当n=k+1时.

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综合(1)(2),等式对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例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证明:(1)当n=1时,左边=,右边=2,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时不等式成立,

则当n=k+1时

当n=k+1时, 不等式也成立

综合(1)(2),不等式对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注意(1)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格式严谨,必须严格按步骤进行;

(2)归纳递推是证明的难点,应看准“目标”进行变形;

(3)由k推导到k+1时,有时可以“套”用其它证明方法,如:比较法、分析法等,表现出数学归纳法“灵活”的一面

例2.证明不等式 (nN).

证明:(1)当n=1时,左边=1,右边=2.

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

(2)假设n=k时,不等式成立,

则当n=k+1时,

当n=k+1时, 不等式也成立

综合(1)(2),不等式对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

例1 求证:能被6 整除.

证明:(1)当时,13+5×1=6能被6整除,命题正确;

(2)假设时命题正确,即能被6整除,

则当时,

∵两个连续的整数的乘积是偶数,能被6整除,

能被6整除,即当时命题也正确,

当n=k+1时, 命题也成立

综合(1)(2),命题对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例2 证明:能被整除

证明:(1)当n=1时,,能被整除;

(2)假设n=k时命题成立,即能被整除

可设(其中次多项式)

则当n=k+1时,

能被整除

当n=k+1时, 命题也成立

综合(1)(2),命题对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4 用“归纳——猜想——证明”解决数列问题

例1 在数列中,

(1)写出;(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1)

猜想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n=1时,由上面的探求可知猜想成立

(2)假设n=k时猜想成立,即

则n=k+1时  

当n=k+1时, 猜想也成立

综合(1)(2),猜想对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例2  在数列中,,其中,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

由此可猜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以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 当n=1时,,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

.

则当n=k+1时,

当n=k+1时, 猜想也成立

综合(1)(2),数列的通项公式

5用“归纳——猜想——证明”解决几何问题

例1.n个半圆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l上,这n个半圆每两个都相交,且都在直线l的同侧,问这些半圆被所有的交点最多分成多少段圆弧?

分析:设这些半圆最多互相分成f (n)段圆弧,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进行猜想和论证.

        

n=2时,由图(1).两个半圆交于一点,则分成4段圆弧,故f (2)=4=22

n=3时,由图(2).三个半径交于三点,则分成9段圆弧,故f (3)=9=32

n=4时,由图(3).三个半圆交于6点,则分成16段圆弧,故f (4)=16=42

由此猜想满足条件的n个半圆互相分成圆弧段有f (n)=n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下:

(1)当n=2时,上面已证.

(2)设n=k时,猜想成立,即f (k)=k2

则当n=k+1时,第k+1个半圆与原k个半圆均相交,为获得最多圆弧,任意三个半圆不能交于一点,所以第k+1个半圆把原k个半圆中的每一个半圆中的一段弧分成两段弧,这样就多出k条圆弧;另外原k个半圆把第k+1个半圆分成k+1段,这样又多出了k+1段圆弧.

f (k+1)=k2+k+(k+1)

         =k2+2k+1=(k+1)2

∴ 满足条件的k+1个半圆被所有的交点最多分成(k+1)2段圆弧.

当n=k+1时, 猜想也成立

综合(1)(2)知  满足条件的n个半圆被所有的交点最多分成n2段圆弧.

练习巩固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n2-1)+2(n2-22)+…+n(n2-n2)=(n∈N*).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3+2·3·4+…+n(n+1)(n+2)=(n+1)·( n+2)·(n+3)(n∈N*).

3.当n>1,n∈N*时,求证: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N*)

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49n+16n-1能被64整除(n∈N*)

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mn+2+(m+1)2n+1能被m2+m+1整除(n∈N*)

7.在数列中,an>0,且Sn=1/2(an+)

(1)求a1、a2、a3

(2)猜测出an的关系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8.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方程x2anxan=0有一根为Sn-1,n=1,2,3,….

(1)求a1a2;(2)猜想数列{Sn}的通项公式,并给出严格的证明.

9.平面内有n个圆,其中每两个圆都相交于两点,且每三个圆都不相交于同一点,求证:这n个圆把平面分成n2-n+2个部分。

 

第二篇:高二理科数学期末知识总结(2-2,2-3)

高二第二学期理科数学总结

一、导数

1、导数定义: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作

2、几何意义:切线斜率;物理意义:瞬时速度;

3、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②;③;④

;⑥;⑦;⑧ 。

;⑩

4、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5、复合函数的导数:

6、导数的应用:

(1)利用导数求切线: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得该点的切线斜率为该处的导数();利用点斜式()求得切线方程。

注意ⅰ)所给点是切点吗?ⅱ)所求的是“在”还是“过”该点的切线?

(2)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①是增函数;

为减函数;③为常数;

反之,是增函数是减函数

(3)利用导数求极值:ⅰ)求导数;ⅱ)求方程的根;ⅲ)列表得极值。

(4)利用导数最大值与最小值:

ⅰ)求得极值;ⅱ)求区间端点值(如果有);ⅲ得最值。

(5)求解实际优化问题:

①根据所求假设未知数,并由题意找出两者的函数关系式,同时给出的范围;②求导,令其为0,解得值,舍去不符合要求的值;

③根据该值两侧的单调性,判断出最值情况(最大还是最小?);

④求最值(题目需要时);回归题意,给出结论;

7、定积分

⑴定积分的定义:(注意整体思想)

⑵定积分的性质:① (常数);

 (其中。(分步累加)

⑶微积分基本定理(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熟记),

⑷定积分的应用:

①求曲边梯形的面积:(两曲线所围面积);

注意:若是单曲线与x轴所围面积,位于x轴下方的需在定积分式子前加“—”

②求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

③求变力做功:

二、复数

1.概念:

⑴z=a+bi∈Rb=0 (a,b∈R)z= z2≥0;

⑵z=a+bi是虚数b≠0(a,b∈R);

⑶z=a+bi是纯虚数a=0且b≠0(a,b∈R)z+=0(z≠0)z2<0;

⑷a+bi=c+dia=c且c=d(a,b,c,d∈R);

2.复数的代数形式及其运算:设z1= a + bi , z2 = c + di (a,b,c,d∈R),则:

⑴z 1± z2 = (a + b) ± (c + d)i;⑵ z1.z2 = (a+bi)·(c+di)=(ac-bd)+ (ad+bc)i;

⑶z1÷z2 =  (z2≠0) (分母实数化);

3.几个重要的结论:

(3)

(4) 以3为周期,且=0;

(5)

4.复数的几何意义

(1)复平面、实轴、虚轴

(2)复数

三、推理与证明

(一).推理:

⑴合情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在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我们把它们称为合情推理。

①归纳推理:由某类食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有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

注: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②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类似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注:类比推理是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演绎推理:从一般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这种推理叫演绎推理。

注: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⑴大前提---------已知的一般结论;⑵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⑶结  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得出的判断。

(二)证明

直接证明

⑴综合法

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综合法又叫顺推法或由因导果法。

⑵分析法

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义、定理、公理等),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分析法。分析法又叫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

2间接证明------反证法

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反证法。

(三)数学归纳法

一般的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一个命题,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⑴证明当取第一个值是命题成立;

⑵假设当命题成立,证明当时命题也成立。

那么由⑴⑵就可以判定命题对从开始所有的正整数都成立。

注:①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必须严格按步骤进行;

①       的取值视题目而定,可能是1,也可能是2等。

四、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

⑴排列数公式:=n(n-1)(n-2)…(n-m+1)=(m≤n,m、n∈N*),当m=n时为全排列=n(n-1)(n-2)…3.2.1=n!,;

⑵组合数公式:(m≤n),

⑶组合数性质:

二项式定理:

①通项:②注意二项式系数与系数的区别;

⑸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①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二项式系数相等();

②若n为偶数,中间一项(第+1项)二项式系数()最大;若n为奇数,中间两项(第+1和+1项)二项式系数()最大;

(6)求二项展开式各项系数和或奇(偶)数项系数和时,注意运用代入法(取)。

.概率与统计

⑴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求解过程:直接假设随机变量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找其可能取值,求对应概率,列表)

①随机变量分布列的性质:,i=1,2,…;   p1+p2+…=1;

②离散型随机变量:

期望:EX=x1p1 + x2p2 + … + xnpn +… ;

方差:DX= ;

注:

③两点分布(0—1分布):                      

               X     0       1       期望:EX=p;方差:DX=p(1-p).

               P     1-p    p        

④超几何分布:

一般地,在含有M件次品的N件产品中,任取n件,其中恰有X件次品,则其中,

称分布列

 

       X     0            1        …      m

       P         …  

为超几何分布列, 称X服从超几何分布。

⑤二项分布(n次独立重复试验):

若X~B(n,p),则EX=np, DX=np(1- p);注: 。

⑵条件概率:

,称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

注:①0P(B|A)1;②P(B∪C|A)=P(B|A)+P(C|A)。

⑶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P(AB)=P(A)P(B)。

⑷正态总体的概率密度函数:式中)是参数,分别表示总体的平均数(期望值)与标准差;

正态曲线的性质

①曲线位于x轴上方,与x轴不相交啊啊啊啊啊啊啊啊;②曲线是单峰的,关于直线x= 对称;

③曲线在x=处达到峰值;④曲线与x轴之间的面积为1;

,则

①  曲线的对称轴随的变化沿x轴平移,变大,曲线右移;

②       曲线高矮由确定:越大,曲线越“矮胖”, 反之,曲线越“高瘦”;

⑺标准正态分布,其中

注:P=0.9974 (原则)

⑻线性回归方程,其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