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读《好老师在这里》感悟

《好老师在这里》这本书主要从班主任老师的角度介绍的教书育人优秀工作案例,我们是从音体美教学的角度读的这本书,各科教育是相通的,不分主次,所以我们科任老师也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宝贵的教学经验,我们重点研究了第三章回到真实的红尘中老师。

阅读完这本书,再联系音体美的教学,我们从中也真是受益匪浅,如果我们的观点不对,请提出宝贵意见帮助一下;如果我们的感悟您认可,请给点掌声鼓励一下。下面,我们就献丑了:

各科教学对学生的要求都不尽相同,语数英教学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成绩好坏;而体育教学对学生的智商要求不高,主要是看四肢是否发达,身体协调性好坏;音乐教学看学生是否五音不全;美术教学看学生是否有审美细胞。

不管哪科教学,老师都要把真实的自己展现给学生,就像美惠老师那样回到真实的红红尘中,用我们的年轻,热情投入学生的世界,不摆出老师的样子,放任自己用有点任性、有点情绪的真实面目和孩子做朋友。如果过度严肃,很难真诚的演好自己,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就远了,师生间的情绪就很难得到细腻的关照。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活,当严厉地去批评学生的时候,我并没有感受到他们的心悦诚服。反而,只是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一个微不足道的帮助,却使他们更靠近我们。无法真诚演自己,没有自己的老师将越来越难适应教学工作。

我们认为如果你非常幽默,不妨可以在课上课下和学生开开玩

笑,可以调动一下气氛,拉近就离。如果你特别会玩,那就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玩,他们会很崇拜你。如果你在某个方面有特长,启发几个学生,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请老师从云端走下来,像美惠老师那样,能哭能笑,也能疯狂,能和学生用真实的感情感受问题,面对世界。

教育就是一种细心的呵护。

我理解的比较肤浅,欢迎大家拍砖。请本组的老师做详细的补充,说说你们是怎样放下老师的尊严,把真实的自己展现给学生的,也就是怎样回到真实的红红尘中的。

算然我们离好老师还有些距离,但我们一定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第二篇:做一名好老师读后感

《做一名好老师》读后感

陈丽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振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以前我也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经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学生亲近我们并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此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我也很爱学生,尤其爱那些眼睛清纯透亮的学生,那些心地善良、积极向上、有独立思考能力、善于沟通合作的学生。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 1

我也都曾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 ,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振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没有耐心,也就失去了信心,致使让学生感觉老师没有爱心。真的,跟李老师比起来我感到卑微和惭愧,回想以前,面对个别孩子的顽劣和松散,尤其是反复不定时,我总是忍不住会烦躁,会发怒。可每当发过脾气,总会有一点自责:他们毕竟还只是孩子!于是,每次我又都会找借口亲切地同他们聊聊天,似乎这样心里才有一点平衡。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不知道是真的原谅我,还是纯洁无瑕的心根本就不会去多想,回应我的都是真诚的笑脸。现在想起来,孩子们曾经给过我多少尊严和宽容啊!和他们的爱比起来,我们这些老师甚至是大人的爱附加了太多的东西,显得那么单薄!试问自己;对于一个责备或是训斥过自己的人,既不是父母 2

又不是兄长,你能这样去宽容和包容吗?可这些孩子们能做到。他们眼中没有丝毫的杂质,透出的都是单纯、坦诚。跟李老师相比,我的学生年纪更年轻、心灵更稚嫩,更需要我去呵护、去关心、去琢磨、去引导他们。反思过去的“随意”与“从容”,越来越觉得我的随意是低层次的,我的从容包含着更多的惰性。读了这本书,让我的心灵受到一些激荡,让我渐趋平庸的心不再麻木,让爱心与童心在我的心中留存的更久吧! 我明白:在教育这条路上,我还需要更多的磨练,更多的学习,更多的理性思维,更多的积极探索??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