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森林断想说课稿

地下森林断想

一、 说教材

《地下森林断想》是人教版初三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文章,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以描写生

命,讴歌生命为主题的散文。地下森林断想》是张抗抗的代表性散文,语言精练,情感浓

烈,而且哲理深刻。

二、说学情

作为9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散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修辞手

法,并能利用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辅助阅读,但生命是一个抽象的话题,对于

九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和感悟生命的内涵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三、说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火山爆发、地下森林等相关的资料。

2、品味本文充满激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3、体会作品揭示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面对灾难的积极的态度。

三、说重点:

1.学习本文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写作特色。

2.品味作品精炼、优美、富含哲理的语言,并学会运用。3.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

四、说难点

挖掘本文深刻的人文精神内涵,培养学生面对灾难的积极态度。

二、 说教法

因为本篇课文是略读课文,我将教师放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地位,充分重视学生阅读的主

体性,因此采用以下教法

1. 课前预习法

2. 问题启发法

3. 讨论教学法

学法:

1. 朗读学习法

2. 自主归纳法

3. 合作探究法

五、说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基础知识。(课前预习法)

1、出示地下森林图片,播放《森林狂想曲》。

2、说作者:

张抗抗,浙江杭州人。19xx年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灯》。19xx年出版反映边疆农场建设和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分界线》。19xx年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反映新的历史时期,青年们对不同的婚姻爱情的认识与追求。19xx年出版长篇小说《隐形伴侣》,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展示一代知青辗转矛盾的心路历程。

3.说基础知识:

瘠薄(jī bó):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

沉湎(miǎn):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

孱(chán)弱:软弱无能。

浩瀚无垠:形容广大;繁多。

隐姓埋名: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

愤懑(mèn):气愤,抑郁不平。

环节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 学生默读全文,教师提问

1.

2.

3.

4.

5. 断想是什么意思?(片段感想) 作者因何而想?(地下森林) 地下森林是什么样子的?(所见,实写) 地下森林是怎样形成的(所想,虚写) 作者想之后有什么感慨(所感)

先让学生自主归纳,再找学生回答问题,并讨论

因此得出全文大意并划分段落。

环节三:研读课文,揭示主题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步骤:

(一) 教师提问:1.全文九个问句,各有什么意味?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2.为什么行文结束才正式对地下森林作正面描写?

由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合作得出答案,而学习本文中问句的作用,及作者对结构精巧的构思。

答案:第一、二、三问:“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你从哪里飞来???熬过那漫长的岁月?”一方面改变陈述句带来的阅读的沉闷,提醒读者的阅读注意,另一方面也提示了地下森林的形成历史。

第四、五、六问:“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阳光是公平的吗?峡谷莫非不明白?”与第一、二、三问句有疑而问有所不同的是,这里的三问句是无疑而问的,其作用是强化对阳光不公平的怨恨情绪,因为上文就专门谈及阳光的偏私,“都说阳光是公平的,在这里却不,不!”这里已经否定了阳光的公平,那么再以反问的形式提出阳光的不公平,是换一种语式强化这种否定的情绪。

第七问:“它究竟在期待和希望着什么呢?”这一问句的意义和作用同第一、二、三问句是一样的。

第八、九问:“你的歌是唱给曾在困难中真诚地帮助过你的伙伴们听的吗?它们如今都到哪儿去了呢??”这是对经历劫难之后的地下森林的问话,不再有沉重之感,却有另一种动情的感觉,那就是回首往事,怀念艰苦岁月里的患难真情。与前面所有问句的作用有所不同,这两问句是提示回味上文的内容。

3.为什么行文结束才正式对地下森林作正面描写?

本来这些描写可以移至文章开篇,展示作者目击地下森林之后的强烈深刻的第一印象,也成为读者阅读本文的第一印象,但是作者似乎有意暂且不表,留待文尾展示出来,想来是突出地下森林的黑暗、艰辛、险恶的经历,在极写这种经历之后顺势再现森林的壮观景象,劫后余生,庆幸之至,作者写来痛快淋漓,读者读来更觉新奇。

(二) 1.“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你从哪里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

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

(作者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地下森林,倾注了什么感情?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 鼓励学生寻找本文中运用修辞的手法,体会其美妙的地方并学会运用。如:风来似一片

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此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发现并掌握本文中的艺术手法,如人称在抒情句子的作用,和本文多样的修辞手法等。

(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从几个方面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并作一些解释;再说说作者由

地下森林升华出一个怎样的主题。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把握课文思想

内容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一是提炼课文的主题思想。课文

主题见“课文研讨”中的“整体把握”的第一段,但回答此题时不能照搬,应该“升

华”出更深一层的主题。

试着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

1.

2.

3.

4. 坚忍顽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忍受漫长的生长过程的煎熬; 沉着谦逊,拥有无比丰富的财富,却与世无争,沉默寡言; 乐观豪迈,自信生命力的强大,终究能战胜一切困难,任何时候都不悲伤或消沉; 无私奉献,把伟岸的成材献给人类,用美丽的景色装点大自然;

作者由地下森林升华出深刻的主题,可以用课文倒数第二段中的话来回答:大自然每一次剧烈

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这样的回答好像没有

回答完,还应补充一些内容:不怕命运不公平,只要努力,只要忍耐,终究能获得转机,获得

应有的荣耀和尊敬。

(四) 作业设计

让学生们观察大自然,寻找事物写随笔,要求模仿本文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实写其行,

想象其事,得到感悟。可赞美,亦可讽刺。运用3种以上修辞手法。

以上是教学的主要过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多读多思多练习,“注重兴趣与感悟,注重朗读与积累,注重个性与反思”以上是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是我对教学的理解。让同学感受语文魅力,让课堂鲜活。以上的说课有不当之处望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第二篇:保护森林节约用纸说课稿(比赛用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

《保护森林,节约用纸》第一课时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申庄小学的赵梅香,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参加本次的思品素养大赛。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保护森林 节约用纸》,接下来我将从学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大家多多指导!

一、学材分析

 《保护森林 节约用纸》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纸和环保》主题三的学习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和《纸从哪里来》这两个主题的基础上编排的内容。通过以往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明白了树是造纸的主要原料,知道树木砍伐多了会造成环境的破坏,但对于“如何节约用纸,保护环境”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接下来教材就自然而然的编排了这样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节约用纸就能少砍伐树木,森林得到保护,就保护了环境。

本主题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节约大行动,征集节约金点子、制定班级公约、变废为宝等。

第二课时是教学生制作再生纸,让学生感受制造纸的不容易,切身感受到应节约用纸。

那么,今天我主要述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知道《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我认为从认知上考虑,要注意传授知识的科学性;从技能上考虑应注意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从思维角度上考虑应注意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的德育教育。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学材的剖析,我制定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孩子通过学习能够了解和认识到节约用纸,保护森林的意义,培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孩子们能够在生活中明确如何节约用纸,利用废纸制作工艺品或生活用品。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孩子们树立热爱自然,保护树木,爱护环境,提高环保自觉意识。

依据对学材的分析,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懂得保护森林、节约用纸、爱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上。而教学难点则在于:如何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节约用纸的意识和行为,提升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法学法

《品德与生活》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技能知识融合起来,尽量避免直接讲授知识或罗列事实与答案,所以,在教法学法方面我将通过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活动,让学生直接体验、亲身感受,并让他们讨论、观察、调查、联想、展示、设计等多种方式去学习。把参与、体验、激情、内化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以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的新课程理念,兼顾分层教学法、情境激趣法、赏识教育法并用。

三、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目的。在深入剖析教材的基础上,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一)联系生活,趣味导入

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生动合理的引出课题,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课堂。课的开始,我首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纸。

1、思考: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纸。

2、展示:各种各样的纸。

3、观察:生活中浪费纸的现象。

4、交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够很好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情境中积极地、主动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通过具体的用纸量分析,让学生感知用纸多,就要砍伐更多的树木,我们生活的环境就会遭到破坏。通过对比,震憾学生的心灵,培养儿童“保护森林,节约用纸”的意识。

在学生延伸阅读后,告知学生:要保护好森林,做为学生的你们,就要从节约用纸开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这个话题并板书课题:保护森林 节约用纸。

(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这个教学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讨如何节约用纸的“金点子”,从而回归生活,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习惯养成教育。

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现在还是一名小学生,在保护森林、节约用纸方面我们能做什么?你们有哪些节纸好点子?接下来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节约用纸的好点子。之后小组讨论、交流并进行汇报。学生发言后,老师把孩子的建议板书在黑板上以便加深印象!

(1、放废纸收集箱。2、制定班级公约。3、废品分类处理。4、用废纸做模型。5、不用一次性筷子。)

同时,为了让学生牢牢记住这几个节纸金点子,安排学生齐读。

我们知道,小组合作是学生探究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讨论又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们就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了,同时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满足孩子的表现欲。

通过征集金点子活动,孩子们对保护森林节约用纸已经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但仍然停留在感知阶段,为了实现思想指导行动的目的,我设计了让孩子们制定班级公约的活动。让孩子们把学到的知识,认识到的道理,量化到具体的小细节、小事情上,实实际际的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鉴证思想品德课效果:

如:爱护书和本子,不乱撕本子。
      用过一面的纸,还可以用背面来打草稿。
      少用贺年卡,用电话拜年。
      把信箱里、地上扔的广告纸、旧日历收集起来送到废品站。
      把废报纸收集起来再利用。
      在班上放一个废纸箱,把废纸、废纸盒收集起来再利用。

二年级的孩子还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阶段,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孩子真正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何去节约用纸,保护森林。

(三)动手动脑,体验实践

思想道德的讲解,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实际行动上才更加有效果。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利用回收来的废纸,发挥学生们的聪明才智,加上灵巧的双手,把各种废纸、废纸盒变成有趣的玩具或有用的物品。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进行巡视,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并课件展示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借鉴。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为儿童提出的要求,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变废为宝不仅是儿童动手动脑、发挥创造性的有效途径,而且也培养了儿童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品德。

(四)拓展延伸,交流收获

当学生们完成作品后,我会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展示作品,让大家互相学习、共同分享,在自我展示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进行了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来汇报一下自己在本节课中都学到了什么,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并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大家来共同帮其解决。

最后回归课题,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认识到了浪费纸张对环境的破坏是很大的,同时也树立了要节约用纸保护森林的意识,那么在接下来的生活学习中,老师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一个爱护环境的小使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的美丽,大家能做到吗? 好!下课!

四、板书设计

这是我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体现直观性、系统性、针对性、启发性等原则。始终围绕“保护森林 节约用纸”这一话题展开教学,详细的列举出本节课的主要的学习任务,同时展示出具体方法,学生们通过板书能够更进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总之,本节课我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学生应该都能够很好的掌握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也能够完成课前所预设的各个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对《保护森林 节约用纸》这一课的一些简单理解,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