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随笔

冯莹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优化课堂教学有效的途径之一。

我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时,用动画课件展示“葫芦的长大靠的是根、绿叶、藤不断地输送养分才能长出雪白的小花,结出可爱的小葫芦”,然后让学生根据画面演示分别说出“根”、“藤”、“叶”和“葫芦”的关系:我们给葫芦施肥、浇水后,这些养料被吸收了,通过藤,送到葫芦的叶子上,叶子经过阳光照射后,把这些养料加工成葫芦生长需要的营养,使葫芦慢慢长大。这时,我演示另一套课件(养分输送到叶子处,叶子上布满了蚜虫,蚜虫吃着叶子,叶子无法把养分送给葫芦),对学生说,学到这里,聪明的小朋友一定知道了为什么那么可爱的小葫芦还没长大就落了。看着课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于是学生很有兴趣地自己获得了结论:“因为叶子上生了蚜虫,蚜虫吃掉了葫芦的叶子,叶子不能制造葫芦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小葫芦就落了。”

显然,生动的动画课件在这里起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把"叶子"与"葫芦"的抽象关系形象化,而且大大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的乐趣,真正体现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由于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发现结论,就能充分调动他们内部动机的作用,增强独立性和自心,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篇:14我要的是葫芦(1)

14我要的是葫芦1

14我要的是葫芦1

14我要的是葫芦1

14我要的是葫芦1

14我要的是葫芦1

14我要的是葫芦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