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金教学反思

《诚信是金》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十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诚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为人处事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践约守信,诚实做人。在情感上增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事态度和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

这节课我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1.导入;2.自主学习;3小组交流.;4.反馈矫正;5.小组合作探究;6.课堂小结;7.达标检测。

我觉得这节课的可取之处有:

首先,结合时政,用典型事例导入。我在网上查找了20xx年感动中国人物孙东林、孙水林弟兄两个的诚信事迹,引导学生感受他们身上存在的诚信品质,导入新课《诚信是金》,思品课上要用好情景,这里的情景就很好的起到了导入的作用。

其次,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会的教师不讲,适当的点拨一下即可。

第三,用具体情境让学生体验。在小组合作探究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

第一个情景:一名在德国求学的留学生,毕业时成绩优异。可他在德国四处求职却屡屡失败。他拜访过很多家大公司,全都被拒绝了。后来他选中一家小公司去求职,结果呢?公司仍然拒绝了他。他忍无可忍,质问公司的主管这到底是为什么?公司的负责人请愤怒的留学生坐下,然后从档案袋里抽出一张纸,放在他面前。留学生拿起纸仔细一看,这是一份记录单,单子上记录着他乘公共汽车曾经因逃票被抓住过三次。

讨论:1、这名留学生为什么屡屡找不到工作?

2、 诚信对个人有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从反面说明不讲诚信的危害,继而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意义。

第四,列举大量实例,通过学生自由辩论明确观点。讲到“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不诚信的行为,各有什么影响?”时,我是分这样几步来完成这个问题的:

第一步,让学生列举身边不诚信的事例,并说出危害,身临其境的体验不诚信的危害。当学生说出了一部分不诚信事例后,我用幻灯片出示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诸多小事,如: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作业没写完,骗老师丢家了;轮到自己值日却不参加,提前回家;冒充家长,在各种汇报单上签署家长大名,欺骗老师;涂改成绩单,以虚假的成绩蒙骗家长;骗取家长钱物,用于上网吧、吃零食等.借东西不还;说谎; 犯了错误不承认;路上捡到钱物,不主动上交,据为己有;乘公交车投假币等等。

第二步,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些小事对自己的成长百害

而无一利,做事一定要负责任,我在这里安排了一场小小的辩论,正方观点:考试绝对不能作弊。反方观点:考试偶尔抄点无所谓。设计意图,就是让学生在辩论中体会到小节也有害,诚信做人方面没有大事小事之分。这成了本节课的亮点,学生们兴趣盎然,辩论异常激烈,通过辩论,明辨了是非。总结之后,我不失时机的插入了11月27日的新闻:明年开始我国将对国家公务员报考者建立诚信档案库的规定,让学生再次体验诚信的重要。

第三步,拓展社会上的不诚信现象,让学生举过例子之后,我出示了一组社会上有关不诚信的图片,如虚假广告、假冒伪劣产品等,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这些现象,进而探讨这些现象对社会的影响,。

第四步,用情景探究,通过对考试作弊利害的辩论,感受大量的事例与故事,认识到了诚信小到对个人,大到对社会、对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样就增强了他们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事态度和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

课堂上的不足之处:

一、课堂上学生讨论的多是不诚信的事例及其危害,正面的例子却没有或者说很少讨论,如果在第一则材料的探究问题中加入一问:列举我们身边的诚信事例,并说出其影响,这样就会更完善些,更有利于学生对诚信意义的认识。

二、在学生辩论了考试作弊的利害之后,我只是总结了考试作弊的危害,而没有落实到学生自身的行为上,应该在总结后,提问一句“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对待考试?”这样就让学生不仅在思想上认识到考试作弊的危害,而且落实到了自己的行动上,要“反对作弊,坚守诚信”,很好地体现出思品课程的特点

 

第二篇:教学比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郭娜

学校组织的新课标教学比赛活动已经结束。此次比赛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锻炼自己、展示风采的平台。也许最后的结果并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但最重要的是我享受了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能够更清晰的认识自己,磨砺自己,提升自己!下面就对这次比赛作以下总结:

第一,要精心的备课

选择好课题后,就要对本节课进行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研究课程标准要求、研究教材的具体内容、研究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研究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

1、在课程标准要求方面。 新课程要求要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化学的应用,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提倡以学生为本的生本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 在具体的要求上,新课标要求“了解羧酸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因此本节课在内容上有两点要求,一是要注意对比醇羟基、酚羟基、羧基的结构差别,对比乙醇、苯酚、乙酸的性质差别;二是要注意乙醇、乙醛、乙酸和乙酸乙酯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会用变化的观点区思考问题;三是注意从乙酸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含羧基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根据这些要求我制定了相应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教学难点: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比较及酯化反应。

2、在教材的具体内容方面。首先应细读教材,包括书本的每一个例题和本节后面的练习题,研究例题和练习题的立意,为本节课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在研读了教材之后,要根据新课标对本节课内容和方法的具体要求编写学案,学案中设置部分有梯度的问题,达成水到渠成的目的。

通过以上两个活动,完全达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探究性学习”的要求。 这样做不仅避免了照本宣科带来的枯燥无味,而且使课堂充满了生机,通过上课发现这种做法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因此也是十分成功的。

3、在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方面。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苯酚、碳酸、乙酸酸性的强弱,同时对比醇羟基、酚羟基和羧基的氢原子电离的程度,进一步探究酯化反应机理,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也是对有机反应特点的再认识。

4、在教法和学法方面。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在教学方法上我选择了以复习回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应用活动的教学模式。 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教学过程,概括归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探究、概括、归纳和动手尝试相结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思维能力,形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了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第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在充分分析了以上信息之后,就要动手设计学案和多媒体课件。在这里我借鉴前人的做法,以减少工作的重复性和复杂性。考虑到课堂的生成性需要,并不要求把每一个细节都罗列在课件内,而是让课件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得课件的实用性得到加强。 因此,我在课件的设计上追求简练、明了。这样设计下来可见的内容和页数都得到精简,把更多想象的空间都交给了课堂,交给了师生的互动环节,使得整个课堂简练而不空洞,精准而

不乏味。 第三,模拟演练环节。

在设计好课件后,就要在赛课前进行模拟演练,在模拟演练的过程中再细细雕琢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把课堂上的更加精彩。一堂模拟课之后,师傅对我的课不太满意,要求我要大动刀子修改,课堂缺乏师生的互动,活动内容太少,整体性不够连贯,过渡环节不够自然等等问题,师傅都一一给予了指正,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正方案。对我的成长起到了很好地帮助作用,在这里我也要好好的谢谢我的师傅—汪维柱老师。 第四,正式赛课。

进入正是赛课的时候,心中不免会产生一种紧张的情绪,这时候自己什么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的展翅一搏。说紧张不如说是对成功的一种期待,对结果的一种期许。

比赛的课堂上,学生的状态很好,对已学知识复习的比较到位,但是在问题探究和讨论结果展示时,往往就是几个尖子生,一些学生只是“看客”,他们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就被尖子生的思维牵着走了。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探究”,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不过总体而言学生在本节的学习中还是达到了预先的知识要求,整体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第五,赛后反思。

"教好书不在于教龄多长,而在于反思多深。"比赛已经结束,但细细回味,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通过这次比赛,我学到了很多。 可能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收获是巨大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体验过程是最重要的,正所谓历练了,收获了,成长了。本次活动中有丰厚的收获,更有深刻的思考。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内容的处理不当,导致最后时间不够,没有进行能力提升训练,使整堂课没留有“余味”。对于羧酸的概念、分类、官能团的知识是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获取的,就不用在课上讲解,但考虑到一堂比赛课内容应当完整就保留了,导致学案上“乳酸和浓硫酸混合共热产物有几种?”这个问题没提,学生就轻松的下课了,思维没有发散开来。

2、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基本练习的时间不足。

此次比赛的收获:

1、本次活动中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和眼界,也拓宽了自己的教学思路,丰富了教学经验,同时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老师心中有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在备课时就会考虑设计的问题是否都能给全体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在上课时关注这个问题应该由哪个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老师在某一节课关注不到的学生,也许下节课就会有意识地关注了,在一个阶段里实现了面向全体。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应该是面向全体的真谛。

2、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思考,课堂评价应准确到位。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中国教育报》首席记者李建平博士提出“不要追求形式的活、表面的活,要追求孩子情感的活;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及时进行价值判断;活而无效往往是老师无效地接学生的话”。当学生提问的时候,老师要认真倾听,对问题进行归类,找出核心问题,组织学生深入讨论;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理清学生思维顺序,找出问题,帮助学生纠偏。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学生非常看重

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就必须运用准确而恰切的课堂评价语来深深地打动着他们的心灵,促使师生体验产生共鸣,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真正有效地结合起来,点燃学生学习热情,促进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通过这次比赛,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化学老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也是我充分感受到“终身学习”的深刻内涵。古人们尚且知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且还要经常更新。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所以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因此,我们应善于主动性地学习,不让自己陷入被动。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使自己永远处于充电的状态,才能保持永远的自信。

感谢大赛让我懂得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同时我坚信:作为一名青年老师,不可避免要参加各种公开课,优质课,大奖赛,这是对我的挑战,也是对我的锻炼。正是这一次一次的挑战和机遇才成就了那么多的名师,所以我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以后我还会积极把握这样的机会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