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 教学反思

使用Excel处理简单数据教学反思

"使用Excel处理简单数据"是教材第三章"信息加工"的第三节内容.是教材上三个"综合探究"活动之一.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在掌握信息的的获取和加工的前提下,还应该学习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重点是在与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如何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如何依据收集的信息确定需要的数据项,如何利用统计的数据项来说明和解决问题.

对于信息技术课,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在前面信息获取的学习中,学生从问题解决出发,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学生掌握了一些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对于"图表处理"这一教学单元,我是基于以下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①你研究的数据报表的主题内容是什么?②你如何收集与主题相关的数据?③你需要进行哪些数据的统计工作?④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哪些相关的Excel技术支持?⑤你的数据统计准备说明什么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解决相关的Excel技术学习,利用课内课外的时间,确立报告的主题、相关资料的收集、讨论确定需要统计的数据项等问题.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对于"图表处理"这一教学单元,我们着眼于学生终生受用的知识

和能力,强调一种主动探索和创新实践的精神,以制作主题作品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用数据说明问题"这一与中学生现实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学习形式.在学习中,不但掌握了电子报表(Excel)的相关操作技术,也学会一种主动参与学习的方法.在学生制作主题作品上我是基于以下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①你研究的数据报表的主题内容是什么?②你如何收集与主题相关的数据?③你需要进行哪些数据的统计工作?④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哪些相关的Excel技术支持?⑤你的数据统计准备说明什么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基于以上的问题,考虑到我实习校学生已学习过EXCEL电子表格软件,我们设计出了详细的教学过程.在第一次课中我们按照以往的小组分配,要求组长确定人员分工.在人员分工的基础上协作完成,主题的确立、解决问题的意义、资料的收集、数据项的确定.并要求课外各个小组完善主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填写相应的表格.(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去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场所完成学习).在第二课中我们展示了《主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比较》的EXCEL综合报告,给出了学生的主题报告的评价标准.各个小组依据评价标准,分工协作完成主题报告的制作.教师依据评价标准来组织展示,评价各小组作品.小组间交流评价作品,学生完善主题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好小组的过程评价及指导个别落后的小组.)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实现以下几个教学目标:①通过思考建立研究的数据报表的主题内容,收集与主题相关的数据,使学生了解电子表格的功能与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②使学生

掌握Excel数据处理方法,处理收集来的数据,并能合理解释统计数据,还能用Excel图表直观反映数据的意义.③通过对表格、图表进行美化,培养学生的美学概念和对学习的精益求精的作风.④通过开放性学习,不但在实践训练层面上,掌握了Excel的技术,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踏实的科学研究态度.

 

第二篇:初识Excel教学反思

《初识Excel》教学反思

初识Excel一课,是初中信息技术八年上册的第一节课,也是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电子表格,但表格对学生来讲,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表格的频率是非常高的,比如价格表,课程表,学生成绩表等等。因此,在上课之前,我用了课程表、家庭水电费表作为本节课的引入部分。

当我通过电子教室在电脑上打开这些表格,并问学生如何实现时,有些学生针对以前学过的word软件中的表格制作进行了知识迁移,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来,课堂顿时变活跃起来,纷纷献计献策,甚至提出一些细节该怎么处理。这一效果和我预先想的正好符合。在信息技术教学上,知识迁移是很重要的。Excel作为微软Office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很多操作和七年级学习的word是相同或类似的。因此,我准备从旧知识入手,启发学生知识迁移,自主探究表格处理软件Excel。于是我引导学生了解word在处理表格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和非专业性,并开始介绍电子表格的概念和平时使用的范围和作用,同时也介绍了EXCEL的各种版本及国内的WPS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前面的介绍,提出本节课需要完成的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如何启动EXCEL,建立新的工作薄,保存工作薄,以及最终要完成的任务——设计一个电子表格(在本节课中,我布置的任务是,设计一份“同学档案”)。

在学习如何启动EXCEL中,主要讲解EXCEL图标和其它软件图标的不同之处,以及图标的由来,加深同学们对EXCEL的印象,同时,利用WORD与EXCEL的界面比较学习,让学生更好的认识EXCEL。在这一部分,我重点讲解了在EXCEL中,单元格的概念,行和列的标记,以及其它的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对于建立和保存新工作簿,方法也和WORD相同,因此,我没有详细讲解,而是通过恢复学生对WORD操作的记忆,来举一反三,融合使用。当然,对于一些新的概念,还是必须要讲的,比如,工作薄由工作表组成,一个工作薄可以包含255个工作表等。学生也对这些新鲜的知识乐此不疲。在讲解最后一个内容——设计电子表格时,我通过演示如何在EXCEL中输入课程表来讲解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在乎让学生更好的认识EXCEL,为接下来的上机实践奠定基础。

随后,在上机实践过程中,学生因为看了我的演示,因此完成的情况非常好,而且有一大部分同学通过对WORD的操作记忆,尝试了对文字进行简单的格式处理。这一点让我感到很高兴,学生的创造能力由此可见。但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个别同学因为没有认真听讲,所以在完成的时候就显得困难了。我的解决办法是,让他们请教已经完成的同学,通过观看他们完成的作品及讲解,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课堂任务的设计还是比较有新意的。我没有使用课本上提供的内容,而是自制了一个“同学档案”的项目。其中包含时下流行、学生感兴趣的例如同学的血型、星座、兴趣爱好、最喜爱的音乐等,并让学生现场调查,完成表格。学生非常轻松、主动、活跃,几乎是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探究比较深入,互助效果明显,成效明显。

在这一堂课中,总的来说,课堂是活跃的,学习兴趣是浓厚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通过运用任务驱动法以及自主学习、互助合作的手段,学生的掌握情况也很令人满意。但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我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及时的发现不认真的学生;另外在时

间把握上,还稍有不足,上机时间相对较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