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材料硬教学反思

《哪种材料硬》教学反思

福溪街道中心小学 范正玮

2009-11-9

11月6日,县小学科学常态教学专题研讨会在福溪街道中心小学召开。会上,我执教了三上科学第三单元第二课《哪种材料硬》。经过试教、研讨、交流,也经过自己静静反思,感触颇多。

一、教材从比较物品表面的硬度开始,到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再到探究金属的特性,最后讲述饮料罐的故事。整堂课我做到了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学习的核心,以小组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能始终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目标达成度比较高,这是我比较欣慰的。

二、上一堂科学课不容易。

任教科学课,从备课到整理上课所需的实验材料,期间得花费大量的精力,特别是实验材料的整理。实验所需的材料,往往要经过自己反复实验,多次更换才能最终选定自己认为合适的材料。课前也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了解许多科学概念,上科学课难,上好一堂科学课更难。但是,能有这样的机会让我来上这样的一堂课,对我的帮助确实很大。上一堂课,自己进步不小。

这堂课从教材的处理、教学难度的把握、教学目标的达成等方面看,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尽管这堂课留有许多遗憾,但是或许有遗憾的课堂才是美的课堂。

1

三、对本堂课的思考:

1、学生动手操作时机的把握

这堂课,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机的把握上不是很准确。在研究金属特性的导热实验中,试教时我是先要求学生完成金属能导热的实验,再演示金属能导电的实验,这需要等十几秒时间,学生感受到的效果比较好。这次上课,我在倒好热水后,先演示金属能导电的实验,再让学生感受塑料和铜丝传递开水的热量。结果,由于时间略久,先倒水的几组学生对两者传递热量的感受已经不太明显,以致部分学生产生了歧义。

2、实验材料的选择

实验材料的选择上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导热实验,材料可以更换成两个调羹,一个塑料的一个金属的,这样可以体现导热的公平性。

3、从“捏”到“刻画”跳跃太大

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在黑色塑料袋里用手去感知物品,得出比较物品表面硬度的方法之一是用手“捏”,然后直接告诉学生,比较物体表面硬度还可以用刻画的方法。这样,跳跃太大,学生的思维跟不上。如果再安排一个下游戏,让学生用手感知两个表面硬度差不多的物品,当学生不能准确比较物品表面硬度时,引导学生用刻画的方法比较物品表面硬度,学生的思维会更顺畅。

4、学生错误的处理

试教时一个学生在交流汇报时认为铁钉在塑料尺上划,没有留下 2

划痕,这与事实不符。我请这学生再做一次实验,然后汇报,学生很有成就感。而在这堂课上,学生出现了相同的错误,我却置之不理,让另一位学生来汇报了。或许是我急着完成教学任务,但至少说明我的教学机智不够。

5、教材的处理比较

教材的处理比较成功。根据我的学生实际情况,我把“饮料罐的故事”放到下一节课去上,这样更符合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常态教学”,但是遗憾的是在完成预定教学任务和目标后,没有告诉学生。如果加一句话:“饮料罐的故事我们留到下一节课学习,请大家预习后,跟同学交流一下,制作饮料罐利用了金属什么性质?喝完饮料后,饮料罐怎么处理?”那就更完美了。

另外,整堂课下来,自我感觉对学生交流汇报时的实时评价处理不到位,这些都需要我认真反思,总结提高。

恳请大家对我的课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