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山丹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根据市委办公室的通知精神,我把全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向大家做以汇报:

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在大力发展工业、农业、城乡建设、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围绕国家开展生产性服务业工作的任务目标和我县服务业发展的趋势,立足全县经济结构调整,积极融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产业导向和工作重点,结合生产服务、生活服务、公共服务的具体内容,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为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工业、农业同步发展奠定了基础。20xx年,全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

9.2亿元,比上年增长12%。三次产业比重为22∶42∶36,提供地方财政收入2068万元,占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30%,服务业从业人员近3万人,占全县从业人员的40.8%,服务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经过多年发展,全县逐步形成了公路、铁路为主的交通运输格局,区域性交通枢纽作用不断增强。信息网络不断完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各类金融主体加快集聚,县域金融中心地位初步确立。现代化商贸设施逐年增多,县域流通中心地位更加突出。社区服务、中介服务快速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县服务业完成投资80654万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36%。一批重大项目如现代物流、 1

商品住宅小区、商贸城等开工建设。从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铁通等公司的网络格局基本形成。联想、戴尔、惠普等计算技术服务商,为全县城乡计算机用户提供周到的服务。

金融业。20xx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2176万元,各项贷款余额62965万元,全年保费收入5335万元,其中:财产保险收入689万元,寿险保险收入4646万元。全县现有融资性担保机构五家,其中,四家由省工信委核发了经营许可证,一家于去年七月新审批成立,经营许可证已办理,目前尚未开展业务。全县担保机构现有注册资金2.1亿元,共有从业人员42人,目前已累计为各类企业和个人担保贷款2.44亿元,各担保机构运行情况良好,基本走上了规范经营的路子,为全县中小企业融资拓宽了渠道,发挥了积极作用。

房地产业。全县各类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到20多家,年开发能力达到70万平方米。世博丽景、博兴家园、南湖中央苑、绿水山城、仁和家园等经典小区经济适用房项目大部分已经建成,新城区建设项目和部分小区剩余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楼宇经济强势发展,全县20多座商务楼宇,吸引了信息传媒、软件开发、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10多个行业100多家企业入驻。

旅游业。20xx年全县接待游客25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6730万元。目前全县旅游景区(点)达到10多处,旅游三星级饭 2

店达到12家,国际国内旅行社达到5家,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明显改善。

科教文卫体服务业。20xx年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教体业、文化、娱乐业、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力增强。

批零贸易餐饮住宿业。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2657万元,商贸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42646万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0.4%。餐饮业持续增长,实现零售额10011万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2.7%。商业布局日趋合理,辐射周边、贯通城乡的商贸流通格局基本形成。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20xx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20880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9875万人次,全县客车保有量191辆,货车保有量2450辆。邮政通讯业:邮政业务总量643.1万元,增长1.2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797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8528户,电话普及率达54部/百人,极大提高了全县的综合运输能力。

物流服务。到20xx年底,全县物流及相关企业发展到20多家,亿路通、平达、圆通、申通等物流企业相继落户城乡。物流基地规划建设进展顺利,荣生物流中心、城东物流中心等一批公共物流节点建设初具规模。

会展服务。每年举办各类节会3次,四月四山丹大佛寺庙会、六月六焉支山民俗旅游文化节、七月焉支文艺笔会为全县会展 3

业的品牌展会,拉动全县相关产业增收1亿元以上。

连锁服务。到20xx年底,全县各类连锁企业发展到20多个,门店80多家,新乐超市、华联商城、华东超市等3家企业经营初见成效。

社区服务。20xx年社区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全县家政服务企业已发展到37家,固定从业人员近1000人。建成市级示范社区1个,县级示范社区2个。

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全县服务业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或差距。

一是认识探索不够深入。近年来,我县把服务业作为加速经济结构调整,激发县域经济活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在不断加强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同时,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特色品牌,服务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认识不断提高。但具体到目前的改革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特别是服务业综合改革工作作为一项全新的改革,涉及范围广、工作要求高、部门协调性强,在改革实施过程中对改革的认识探索还不够深入,舆论宣传还不够到位。在服务业自身发展的体制上,由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很多服务仍停留于行业自身循环,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分工和融合,特别是跨行业的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链延伸和扩张受到了制约,在破解这些体制障碍上的思想 4

观念还不够解放,办法不多,措施还不够得力。

二是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由于受全县企业改制、地方财政和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影响,全县现代服务业自身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储备上还比较薄弱。突出表现在:商贸流通、包装营销、产品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缺乏有力的资金和人才支持,规模小、层次低,竞争乏力;金融、电信、房地产等社会公共服务组织,依靠政府投入带动发展的思想意识比较严重,不能主动开拓服务领域和提高服务水平;旅游景区、宾馆等级标准低,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还不够完善,吸纳资金、集聚市场要素的优势不够明显,制约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以物流配送、仓储保鲜、市场营销、连锁经营、信息咨询、网络服务、电子商务等为标志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还十分缺乏;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工农业产品,还处在初级加工生产的阶段,不能通过现代服务业转化成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给全县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三是产业规模、产业层次需进一步扩大和提高。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较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服务业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知识经济尚未形成产业优势。全县服务业布局分散,产业链短,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业发育不充分,科技、文化、信息、中介、社区服务等行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村服务业发展滞后。

四是配套措施有待完善。从投资情况看,近年来,我们立 5

足县情实际,克服财政资金不足的困难,千方百计加大服务业投入,实施了一大批服务业项目,但国投项目较少,县级财政乏力,资金制约因素较大;从基础配套看,物流、商贸、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制约了全县服务业的发展,尤为明显的是制约物流业、旅游业的大发展;从基础制度看,现有的统计制度中关于服务业的统计部分存在许多不足,统计制度不健全,统计对象不全面,统计数字不准确,影响了对服务业发展的全面了解。另外,现代服务人才的欠缺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三、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打算

目前,全县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全县经济转型跨越式发展,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拓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取得新突破。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培育特色,能人带动,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高点定位,科学规划,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努力构筑产业层次高、竞争能力强、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二)发展重点

6

今后在坚持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实现突破。

1、完善市场体系,优先发展金融服务业。加快形成金融聚集区,做大做强县级商业银行,加快农信社改革,提升金融服务。根据全县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发展现状,大力发展金融担保服务业,一是按照省工信部门的要求和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办法,对担保机构进一步进行规范整顿,督促担保机构健全完善各类规章制度,严格操作流程,使其依法规范经营。二是积极申报项目,争取国家和省、市对担保机构的资金支持,不断扩大资本规模,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三是建立合作机制,成立担保联保平台,不断加强同各银行之间的深度合作,形成互信互利的合作机制,做大做强担保放贷市场。四是把担保重点放到为中小企业融资发展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方法,拓展业务渠道,提高担保信誉度和社会认可度。

2、加快资源整合,突破发展现代物流业。一是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强物流资源整合,引导企业进行物流外包,推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二是建设两大物流基础平台。完善铁路、公路物流通道,建设物流交通网络平台;完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建设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三是积极推动荣生物流中心、城东物流中心基地建设。

3、突出地方特色,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一是打造五大旅游片区。通过资源优化整合和项目开发建设,逐步形成焉支风、 7

马场梦、长城魂、艾黎情、佛山缘景观旅游区的发展格局。二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规划建设一批旅游服务设施,改善服务条件。三是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大力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资源整合,利用多种促销手段,努力开拓客源市场。四是促进消夏晚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城市亮化水平,活跃夜间休闲娱乐。

4、打造精品名牌,加快发展会展服务业。一是大力举办各类展会。精心策划和开发影响力强、规模大、特色鲜明的会展项目,加大力度培育展会品牌。二是抓好配套设施建设。在整合现有会展资源、提高利用效率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三是培育会展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会展公司、会务公司及中介服务机构,延长会展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5、增强产业意识,稳步发展科教文卫体服务业。一是扶持发展科研服务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促进自主创新,提高科技服务水平。二是积极发展教育培训业。鼓励各类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发展,积极开展各类就业培训。三是繁荣发展文化娱乐业。精心策划一批文艺精品,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四是加快发展卫生保健业。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办好公益性医疗卫生事业的基础上,规范发展社会医疗保健业。五是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业。积极开发体育竞赛表演和健身娱乐市场,努力承办县内外商业赛事,推动体育产业跨越式 8

发展。

6、强化市场机制,培育发展中介服务业。一是大力培育中介市场主体。积极发展和引进会计、咨询、评估、法律、房产服务、营销策划等中介组织,加快形成种类齐全、运作规范的中介服务体系。二是加快推进中介行业市场化改革。对仍隶属于政府的中介服务机构,加快与政府机构脱钩。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培育一批新型行业协会,逐步把由行业协会承担的管理职能转移或委托给行业协会承担。

7、优化空间布局,健康发展房地产服务业。一是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以高档商务楼、写字楼为载体,规划建设一批大型商居组团,推动楼宇经济发展。二是规范推进商品住宅开发。适应城市化加快推进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需要,集中成片开发一批商品住宅区。三是实施安康居住工程。推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保障社会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权益。四是加快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建立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测体系和市场信息披露制度,规范发展交易市场,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8、依托资源优势,扶持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强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通信网络建设和信息管线综合改造,加快通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的相互融合,形成覆盖城乡的电信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积极推进网上办公和网上交易,努力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9、贴近居民生活,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一是加快社区服 9

务中心建设。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中心,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发展养老、托幼、医疗、健身、家政等服务项目。二是加快社区服务产业化进程。多渠道、多形式筹集社区服务资金,引导和培育各类民间服务的发展,鼓励创办各种社区服务企业。三是加快构建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实现全县社区服务的信息交流与社区资源的共享。

10、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发展商贸服务业。一是建设一批不同层级的商业中心。抓好一批商业街区的改造和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商业体系。二是构筑批发市场集群。新建扩建、改造提升一批专业批发市场,扩大交易规模,增强聚集辐射能力。三是完善农村流通网络。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基本形成以县、乡镇、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四是提升餐饮业发展水平。弘扬餐饮文化,创新产品名牌,提高服务档次,扩大品牌效应。

10

 

第二篇:金凤区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金凤区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金凤区人民政府

(20xx年4月7日)

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金凤区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调研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就金凤区服务业发展情况作一汇报。

一、正视区情,顺势而为,把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

金凤区行政区划东起唐徕渠,西至包兰铁路,南接永宁县,北临贺兰县,区域总面积353平方公里,辖2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在册人口22.6万人,城市化率达85%。金凤区地处银川市中心,地理位臵优越,基础设施完善,自然环境优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辖区人口增速较快,区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已成为银川市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城市休闲娱乐中心区,是银川市建设“两宜”城市的主战场。金凤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辖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使得金凤区发展服务业的形势刻不容缓。

近年来,金凤区党委、政府立足区情,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特别是20xx年银川市制定《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以来,金凤区认真贯彻有关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区位环境优、潜力大、势头快的发展优势,以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型为导向,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产业集聚,突出发展总部经济、商贸物流、现代服务、房地产、

旅游等重点产业,加快服务业升级步伐,服务业呈现出了结构不断优化、层次稳步提升、规模迅速扩张的新发展格局。

(一)突出规划引导,狠抓项目落实,创优服务业发展环境。一是抓好规划。按照银川市服务业发展规划,高标准、高层次编制金凤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制定了《金凤区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指导意见》、《鼓励发展总部经济暂行办法》等文件,提出服务业发展“5111”计划。即:服务业要在5年时间内,建设1个市级商业圈(金凤区区域商业中心),打造10大品牌(精品购物品牌、高档酒店品牌、商贸物流品牌、金凤住宅品牌、金凤餐饮品牌、运动休闲品牌、软件动漫品牌、会展演出品牌、总部商务品牌、特色街区品牌),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二是狠抓项目落实。围绕服务业发展“5111”计划,筛选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服务业项目,列入金凤区党委、政府重要工作事项。在购物方面,引进投资8亿元的拉普斯水上购物城项目,投资30亿元的金凤万达商贸广场等建设项目;在酒店建设方面,引进凯宾斯基酒店、万达艾美特等五星级酒店等建设项目;在商贸物流方面,引进新华百货物流配送中心、德国啤酒坊等项目;在住宅建设方面,引进宝湖湾、森林半岛等房地产项目建设;在餐饮品牌方面,引进东港明珠、东宇海鲜等大型餐饮项目;在运动休闲品牌方面,启动颐和生态园等建设项目,培育森林公园、览山剧场等10大旅游景点;在软件动漫方面,

引进用友软件等软件开发企业25家;在会展演出方面,成功举办宁洽会、房车博览会等大型会展活动20余次;在特色街区建设方面,培育建设了上海西路穆斯林用品及手工艺制作一条街、鲁能陶然水岸渔人码头酒吧街等10条特色街区。截止目前,金凤区共引进各类服务业项目46个,总投资65亿元,其中投资上亿元项目30个。三是创优服务环境。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服务业发展政策。每年安排服务业发展资金50万元,累计争取1000多万元项目资金,协助企业贷款 2500万元,用于企业项目扩建,推动企业开拓市场。大力改善服务环境,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和镇、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为成员金凤区加快发展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健全规范服务业服务体系,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同时,对进入辖区的物流、科技研发项目,优先安排土地和调整用地。对投资服务业项目企业职工,优先安排子女上学。

(二)突出辖区特色,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打造服务业发展新亮点。扎实推进总部经济发展“5222”计划,即:总部经济发展要在5年时间内,建设2个市级中央商务区(银川中央商务区A区、B区),发展200家总部企业,总部经济增加值达到200亿元。一是成功承办中国(银川)西部总部经济发展论坛,进一步明确了总部经济发展定位、空间布局、实施步骤,增强总部经济发展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二是围绕“5222”计划,强化招商引资。20xx年,新

引进中盐集团、中电投青铜峡铝业等企业总部12家,辖区企业总部达到72家,总部企业税收贡献达到2500万元,增速达到25%,占一般地方财政预算收入的19%。金凤区正在逐步成为宁夏企业总部的“聚集高地”。三是协调推进银川高新技术开发区暨银川中央商务区A区建设,吸引信息、软件、文化创意、高新技术等企业聚集,形成高新产业聚集基地。启动银川中央商务区(CBD)B区建设,实施万寿路以西、阅海以东、小西湖以北、沈阳路以南占地约3600亩规划地的建设,成立银川中央商务区(CBD)B区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并抽调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目前,项目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今后将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吸引大中型企业总部入驻,并配套发展电子商务、咨询服务、法律服务、会计服务等产业,打造银川市高品质的商务中心。

(三)突出优势产业,夯实发展平台,培植服务业强势载体。立足调整优化产业机构,实现服务业由次生产业向先导产业、主导产业的升级,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壮大优势产业,打造一批服务业发展亮点,推动了服务业增量升级。深入推进房地产业发展。推进南部商住区、新城商住区、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设,建成一批高端住宅小区,保持房地产业旺盛发展势头。房地产年开发建设保有量由20xx年的100万平方米增加到20xx年的200万平方米。20xx年,26个房地产项目开工建设,建成8个安居康居小区,房地产建筑面积达到246万平方

米,开发量居银川市之首。积极培育会展经济。抓住举办大型会展的契机,大力培育设计、广告策划、旅游、休闲娱乐及其他劳务服务机构,开展会展业配套服务,拉动旅游、餐饮、物流等行业发展。参加会展和为会展服务的企业(户)达到200多家,直接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围绕建设银川中线旅游带,积极打造南部生态农庄、中部花卉观光、北部休闲垂钓乡村特色旅游。启动颐和生态园项目建设项目,实施“金沙滩”生态长廊游乐项目,盈南村生态观光园建成并投入运营。培育建成满城北街休闲垂钓一条街,不断提升农家乐经营档次,辖区农家乐达到82家。组织举办“魅力金凤.浪漫爱依河”第三届生态文化旅游季等活动。活动精彩纷呈,着力打造运动休闲旅游城市品牌。20xx年,辖区城市休闲为主题和农村生态农家乐为主题的休闲旅游总收入达到3000万元,年观光旅游人数达到88万人次。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新建宏鑫建材城,实施恒源万福加工配送二期、丰登集镇商业街及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完成了辖区民生、新城南、新城北、紫园等四个社区商业建设和改造工作。其中:民生、新城南社区被商务部评为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新建紫园、新城北两个自治区级商业示范社区;有28个店铺被银川市评为商业社区示范店。同时,进一步提升新城商业广场、福州步行街等特色商业街区服务功能,完善经营业态。

20xx年,金凤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2.43亿元,同比增长14.6%;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4.2万人,占辖区从业

总人数的6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6亿元。20xx年,金凤区服务业一枝独秀,其对辖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7.7%。金凤区由原来的“123”产业发展模式逐步过渡为“321”的产业发展模式,服务业成为辖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二、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和实现富民强区新跨越的新任务还不相适应,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划层次还不够高,由于审批权限及政策权限原因,金凤区服务业规划层次相对较低,使其不能充分发挥在银川市核心区的作用。二是特色不明显。虽然我区服务业呈现出门类齐全、各业并举的势头,但是金凤区服务业总体发展特色不明显。三是服务业发展支持力度不够。虽然近年来服务业发展引起金凤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辖区财力有限,不能将更多的资金投资用于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致使公共服务相对比较滞后,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农村服务业还很薄弱等等。

三、20xx年服务业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目标,按照“产业多元、结构优化、层次提升”的要求,以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型为导向,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产业集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大力提升传统服务业,深入推进服务业发展“5111”计划,力争20xx年金凤区

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7.9亿元,增长15%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58%以上。

(一)突出发展总部经济。深入推进总部经济发展“5222”计划,全力协调推进金凤区中央商务区A区、B区两大总部经济带的规划建设,积极争取建设总部投资大厦,做好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尽快实施项目建设。出台《金凤区鼓励发展总部经济发展意见》,配套完善服务总部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高起点策划举办第二届中国银川西部总部经济发展高层论坛,充分利用“中国西部总部经济研究中心金凤区研究基地”平台,加强与区内外总部经济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吸收借鉴总部经济发展经验,鼓励和引进区内外企业总部进驻,以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和支持总部经济的发展。力争年内辖区总部企业累计达100家,打造银川市总部经济聚集区。

(二)大力发展商贸经济。配合推进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拉普斯水上购物城竣工开业,配合建设30万平方米的金凤万达商贸城,加快宁夏新华百货连锁集团百货配送中心建设,形成覆盖银川、辐射周边县区的百货配送中心。扩建恒源万福冷冻食品加工配送项目,建设自治区库容量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菜篮子”冷链和保鲜基地。依托金凤工业集中区企业和宁夏红、马斯特项目园,培育工业品物流企业,建设工业品物流配送基地。整合提升新城商业广场、福州步行街等商业网点,着力提升零售商业

水平。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改造一批商品配送农家店,健全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和市场体系,深入实施“商贸小巨人”培育工程,支持企业创新,推动商贸行业结构调整,促进商贸业从低层次、数量型向科技型、质量型、效益型转变,新增3—5家商贸小巨人企业。培育民生新天地美食餐饮一条街,增强新昌路美食餐饮街特色水平,加快发展上海西路穆斯林用品一条街等10条创业街区,提升特色层次,完善服务功能,推动餐饮等服务业优化升级。

(三)建设会展与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依托“三馆两中心”,充分利用辖区会展业活跃的优势,培育为会展业服务的设计、广告策划、装饰、旅游、运输、休闲娱乐及其他劳务服务的机构,抓好信息、餐饮、仓储、交通运输、展品运输、展位搭建、广告位租赁和设计等配套服务,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依托宁夏软件园(动漫基地),建设软件动漫影视产业园区。依托自治区科技馆、图书馆、艺术中心、宁夏广电中心,引进培育发展科技信息、文化创意、多媒体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出版业、网络教育等数字创意产业以及广播影视制作、科技展览、摄影、文化娱乐和印刷发行等各类文化产品,推进文化市场建设。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文化演艺中心,开设电影、音乐等主题俱乐部,建成一个集综合演艺、艺术展示、时尚娱乐于一体的文化区,形成企业文化创意、产品展示、文化娱乐新亮点。

(四)稳步发展运动休闲产业。加快实施颐和生态园等项目建设,提升盈南村生态观光园品质,建成具有沙漠高尔夫运动、儿童游乐、生态休闲、演艺主题的游乐项目,发展农业文化博览、体验农业生产等农业休闲旅游项目。进行湖泊湿地改造连通工程,加强生态绿化,发展适水产业,重点培育阅海景区和满城北街休闲垂钓一条街发展,完善提升旅游娱乐项目,建成西北著名的生态湖泊旅游区。建设爱伊河西岸花卉培育、水生植物种植、农村会所度假、垂钓等综合观光项目,把爱伊河景观带建成集生态景观、风情度假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带。依托森林公园、林业科普园休闲资源和“三馆两中心”行政资源以及城市文化、建筑资源,发展城市多样化休闲项目,形成集群式休闲观光效应。

(五)积极推进房地产业发展。推进南部商住区、新城商住区、北部商住区以及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设,保持房地产业旺盛发展势头。加强服务和引导工作,规划建设5个五星级酒店,力促建成3个五星级酒店、10个商务酒店。完善教育、医疗、交通、生态等公共设施配套,建成最佳人居环境区,更高层次打造“住在金凤”品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