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六国论》读后感文萃

《六国论》读后感文萃

写作佳苑

04-13 1118

《六国论》读后感(1) 苏轼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可以安定了。

苏辙的《六国论》则是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指出他们相继灭亡的原因是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自取。

古时的秦国最早也和其它战国列强一样,都是周武王灭商以后分封的诸侯,只不过当时远不如其它诸侯的封地大,并且又西临戎秋,立国条件非常恶劣,可以说危机感从分封之日起就一直伴随在秦国国君身边,以后秦国西灭戎秋,南并陇蜀,扩充国土,休养生息,变法图强,致使国力大增,秦穆公更是做到了春秋五霸之首,只不过秦穆公其时称霸仅仅是替天行道,代周朝讨伐不义,攘诸侯以安王室,不曾想到要去问一问周朝九鼎有多重。

当时天下大势,周朝已是积贫积弱,诸侯实力却是各有千秋不相上下,问鼎中原统一中国之大事任谁也不敢去想更不用说去做了,只是由于在后来的漫长岁月中,中原诸侯之间或安于现状不思发展,或因蝇头小利兵戈相见,或淫秽奢侈之风盛行,最终导致各国国力渐弱积重难返,而此时天下人心思定,连年征战百姓颠沛流离苦不堪言,都向往着能够远离战争,安居乐业。

…… …… 余下全文

篇二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

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 读书笔记

无意中看到的书名,本来想我并不会喜欢。却发现过去千年的历史也可以如此鲜活。

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完,只有一些断断续续的片段在我的脑海中,却仿佛要把我带入那个时代......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故事开始在战争,开始在秦国存亡之际。战火纷飞的年代,人们忘记了残忍,代替的是激情。学过《过秦论》,《六国论》,残暴的秦朝早已在心中根深蒂固。公元前三百六十二年秋,黄河西岸的少梁山地, 打了一场罕见的恶仗,没有输赢,秦魏两败俱伤,却结束了秦献公金戈铁马的一生,国君死亡,国家必定不稳。他选择了嬴渠梁,而他大哥则发下毒誓。秦献公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嬴虔没有手足相残,却帮助渠梁即位。

稳定下,便是存亡的关键。常年的战乱,早已让得贫瘠的秦国变成了其他六国眼中的肥肉。然而嬴渠梁是个真正地君主。他的忍可比勾践的卧薪尝胆,宁愿放回杀害自己父亲的凶手,并舍弃公父辛苦夺回的土地,所求的只是秦国可以修养生息的时间。一句“我还会夺回来的”竟是让魏相都赞叹不已。

这时候的魏国,却已经开始了瓜分秦国的阴谋。庞涓坐着他的轺车驶进狂欢的大梁,开始了六国会盟的谋划。信步踱出帐外。已经是月上中天了,虽是初夏,逢泽水面吹来的风还是略带寒意。

…… …… 余下全文

篇三 :高一语文主题读写教学论文

高一语文主题读写教学论文

高一语文主题读写教学论文

高一年级“语文主题读写”的实践与思考

一、语文主题读写的意义

阅读与表达是人一生中最需要也是最重要的两种能力,也是语文素养最核心的两个要素。但很长一个阶段以来,高中学生的阅读品质和表达能力都不尽如人意,因而难以落实课标提出来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语文教学现状,从本学期开始,我们2012级高一语文备课组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主题读写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引领下进行了初步的主题读写研究。这里的主题读写,就是以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为经,以人文主题为纬,设计有序的主题读写专题校本教材,按照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围绕主题读写专题进行阅读与表达教学。让学生在“主题读写”过程中激发阅读热情和智慧,提高表达能力和品位,从而迅速提升语文素养,为丰富学生的生命内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语文主题读写的实践

1、主题读写内容的确定。

我们使用的主题读写校本教材,是学校课题组成员、高一全体语文老师与学校聘请的专家一起研讨并由聘请专家编定。第一学期共有四个主题,按照“学会表达”、“学会写景”、“学会叙事”、“学会描写”四种语文能力,选编四个专题:“永恒的眷恋”、“诗意地栖居”、“昨夜星辰”、“慢慢走,欣赏啊”。每个专题分“必读(四篇)”、“选读(十篇)”、“交流与表达”三大部分内容,同时附有荐读内容(图书推荐、影视作品推荐、其他文艺作品推荐)。文字阅读量达到26万之多,再加上语文教材苏教版“必修一、二”的文章,总共阅读数量达到35万字左右,比起原先一个学期只教苏教版“必修一、二”教材上的内容明显丰富充实很多。

…… …… 余下全文

篇四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

小议《古文观止》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观止”一词,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看周代乐舞,当看到《韶箾》时,便赞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编者以“观止”来冠名,应有当初吴公子季札观赏舞乐时那种由衷赞叹溢于言表的心境。而《古文观止》成书以来,“风行数百年。后生小子口沫手胝,岂止万本万遍云尔哉!”可见其流行度与影响力以及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下面就我个人认识体会,结合具体篇目,谈谈《古文观止》中选文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古文观止》的选文都是历代传诵名篇,是文章的典范、读书人学习的样板。在叙事风格、描写手法、用字押韵、思想主题等方面均有令人拍案叫绝的呈现。

在先秦文学《左传》部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其惜墨如金的行文、叙事情节的戏剧性和精妙的战术策略。如《郑伯克段于鄢》里,开头“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寥寥数语就把庄公与共叔段的不合介绍清楚。接着写庄公姑息养奸,纵容其弟,其弟骄纵欲夺王位,后庄公使机打败共叔段。庄公怨其母,并将母亲迁于颖地,。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母子重归于好,写得简直是像演一场戏剧。《齐桓下拜受胙》里,描写齐桓公的拜谢,仅用四字:“下,拜,登,受。”《曹刿论战》里描写战争过程,“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用字虽简,战争的过程已经一清二楚。结尾则讲述了曹刿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即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周郑交质》里写郑庄公与周平王交换人质的事情,从“信”“礼”的角度来叙事论事:周、郑靠人质来维持关系,谈不上“信”,上下之间的“礼”也破坏了。借君子之口,道出"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菹藻之菜,筐莒锜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战国策》的选文则描写了大量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他们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前人概括文章艺术风格为“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是《战国策》的主要特色。如《苏秦以连横说秦》中写“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可见其睥睨诸侯捭阖天下的气势。《邹忌讽齐王纳谏》里,以一段“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生动的比喻巧妙地说明了道理。《触龙说赵太后》里谈的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现在的父母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鲁共公择言》写到“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可以给当权者以警醒。

…… …… 余下全文

篇五 :古代散文欣赏

古代散文欣赏

(五)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

本单元主要从形与神的角度欣赏古代散文。要提醒学生:散文之“散”,表现了自然从容、姿态横生之美,并没有刻意安排的痕迹,而内中自有很强的思想逻辑性和情感逻辑,要细细体味方可。

如何把握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脉络?

提要钩玄;因声求气→仔细理会;沉思力索;融会贯通(探究·讨论)反复推敲

关于提要钩玄:是韩愈提倡的读书方法。语出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意指学习记载史事的书(资料性的书)必须提出它的要领,学习立论的书(理论性的书)必须探究它的精义。这是一种在阅读中抓要点、找本质的读书方法,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读书过程中抓知识的要领,抓精髓之所在,探索其精神实质。如此,所读之书就是再多,也能若网在纲,被系统掌握。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的不在于教师教了什么,而在于学生学了什么。

1、注重章法。反复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文章中的流动、起伏和回旋,这是把握文章气脉的前提条件,是挖掘文章思想价值的基础。章有章法,读有读法。朗读时,要“因声求气”,慢慢地将身心沉浸到作品中,从音节字句中感受文章的气韵。比如《六国论》和《祭十二郎文》都是值得反复诵读的名篇,切不可把疏通词句作为教学重点而忽略了对这些文章的品读。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试论自制高考作文_素材小全_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自制高考作文“素材小全”

“小全”是相对于“大全”而言的,自制“素材小全”,效果会很不错。

从高考作文改卷场上反馈回来的信息是:作文材料旧,空洞无物。深入分析,这些现象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那就是缺少鲜活的新例。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高三学生时间很紧张,没有空看书看报,更没有闲暇去思考生活与人生。观察力和触觉都变迟钝了。这对写作是非常不利的。学生经常抱怨,每周写作文,人都被掏空了。只进不出,感觉被掏空是很正常的。同学们在高三这一年中,如何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光有应试技巧,无异于无米之炊。制作高考作文“素材小全”,可以让同学们快速有效地积累素材,思考人生。肚里有货,才能处变不惊,也不会出现因为迁就材料而造成偏题离题的情况。

所谓高考作文“素材小全”,是相对市面上纷繁复杂的厚重的“素材大全”而言。这种自制的“素材小全”由同学们自己提供素材,师生加以总结分类、装订成册。由于同学们提供的素材不仅贴切而且新鲜好用,比市面上卖的“大全”更易用、好用。

…… …… 余下全文

篇七 :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及出路

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及出路

王传文(湖北保康县店垭中学教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再次修订,带来了文言文教学的新面貌:要求降低了,效果却并不理想。为此,请大家就“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及出路”展开讨论。大家来自湖北各地,是在教院进修的骨干教师代表,交流的情况有广泛的代表性,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对策也许会给我们的同仁们某些启发。

雷静和(湖北大悟县教研室教研员):从我掌握的大悟县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完全可以看出文言文教学的种种问题。其一,效果差,每年统考,文言文得分率达不到80%,成绩优秀的班不到全县总班数的40%。要求背诵的篇目,学生默写在试卷上,相当多的学生错别字多,断句加注标点有误;不能结合语句分辨通假字、解释关键性的实词,不能准确地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语句。等等。要说《大纲》降低了要求,考试篇目限定于课本,从道理上讲,应该有相当理想的成绩,结果却相反,很出乎意外。

龚明成(湖北南漳县一中教师):雷老师讲的情况与南漳相差无几。中考高考的“考纲”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中考各地自己命题,对《大纲》的把握不一致。不同的“导向”带来了教学质量的高低悬殊。有的地方甚至把初中的文言文教学搞得支离破碎,表现为学生只会背诵割裂后的只言片语,死记一些文言实词虚词,而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几乎没有什么了解,更谈不上“顺畅朗读”了。我曾做过试验,要求高一重点班学生,在预习后朗读,结果在分清句读、把握节奏方面问题百出,十有六七的学生达不到起码的要求。另一方面,高考作为人才的选拔方式,“立足课本,不考课本”,着眼点是考察一个学生在知识基础的能力状况,要求却拔高了。高中在薄弱的文言文教学的起点上推进,负重而行,加上类似初中的种种毛病,文言文教学的效果虽然稍好于现代文,但优秀率仍不高。

…… …… 余下全文

篇八 :张静中学高考作文之高考作文单项突破之升格篇

张静中学高考作文之高考作文单项突破之升格篇

议论文的三次升格

我校学生大多选择议论文文体,在议论文写作指导方面我们一般进行三次升格训练。

一、首次升格——一般议论文到议论性散文

此次升格,首先要教会学生议论散文的框架和结构组合方法,以下两个模式比较容易掌握:

1.论据并列式

①围绕一个主题,剪接组合一个个相关的典型事例或生活画面;

②每个论据之后,要紧扣主题作精要的议论,也可以在几个论据之后集中议论。

例:为?残缺是美?寻找论据,使之构成论据的并列。

论据1:维纳斯失去了双臂,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想象,这是美。

论据2:史铁生、张海迪身残志坚,带给人们优美的文学作品,这是美。

论据3:霍金尽管全身瘫痪,但他的《时间简史》却超越了时空,这是美。

2.分论点并列式,拟写分论点的角度有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①从一个中心话题中分解出若干个分论点(一般三个);

②按一定逻辑顺序依次放在每一段的开头,形成排比段形式。

例1:以?诚实就是财富 ?为中心论点,从?是什么?角度展开构思。

分论点1:诚实是做人的根本。

分论点2:诚实是处事的原则。

分论点3:诚实是求知的惟一途径。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