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穿

骨髓穿刺术(骨穿) ^ ---

骨髓穿刺(简称骨穿),是采用骨髓液的一种技术。骨髓液检查目的,主要是细胞形态学检查,其次是寄生虫和细菌学检查,以协助诊断血液病、传染病和某些寄生虫病。 心理指导:

1.向病人说明骨穿诊断的主要作用:骨髓是各类血细胞的“制造厂”,是人体内最大、最主要的造血组织。诊断血液病常需做骨穿。如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疾病,其特征为白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异常增生。常规的抽血化验只能反映外周血中细胞的变化,不能准确反映出造血系统的变化。抽取骨髓液作检查,既能诊断白血病又能区分其类型,为治疗提供相应的资料。

2.消除病人思想顾虑,以取得合作。说明骨髓检查所抽取的骨髓是极少量的,一般约0、2g,而人体正常骨髓量平均约为2600g。身体内每天要再生大量的血细胞,因此,骨穿对身体没有影响。

3.骨穿操作简单,先行局部消毒、麻醉,然后将穿刺针刺入骨髓,在骨髓抽取的瞬间稍有酸痛感外,基本上感觉不到疼痛。骨髓抽出后,病人可以马上起床活动。

检查前指导: 骨穿部位:骨髓存在于人体扁骨内,最常用的穿刺部位是髂前上棘,其优点是骨面较平,易行固定,操作方便,无危险性。此外还可取髂后上棘、胸骨、腰椎棘突。根据穿刺部位选择适当体位,如仰卧、坐位或侧卧位。

术后指导:

1.穿刺点覆盖的敷料勿浸湿,以防感染,3天后右取下。

2.穿刺点如有出血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方法:

1.选择穿刺部位:

1)骼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该部骨面较平,易于固定,操作方便,无危险性;

2)骼后上棘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

3)胸骨穿刺点,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位置,胸骨较薄(约1.0cm左右),其后方为心房和大血管,严防穿通胸骨发生意外;但由于胸骨骨髓液含量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作胸骨穿刺;

4)腰椎棘突穿刺点,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

2.体位:胸骨或骼前上棘穿刺时,病人取仰卧位。棘突穿刺时取坐位或侧卧位。骼后上棘穿刺时应取侧卧位。

3.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术者带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皮肤、皮下及骨膜麻醉。

4.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胸骨穿刺约1.0cm、骼骨穿刺约1.5cm),

用左手的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以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穿刺,则应保持针体与骨面成30-40度角),当针尖接触骨质后则将穿刺针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若穿刺针未固定,则应再钻入少许达到能固定为止。

注意:1、术前血Plt、PT+A;

2、穿刺针固定后避免摆动,以免折断;胸骨穿刺不可用力过猛,以防穿透。

3、骨髓液如做涂片不宜过多,以防稀释;抽出后应立即涂片,以免凝固。

骨穿

 

第二篇:骨穿操作

骨髓穿刺操作步骤

1、告知患者及家属,签骨穿同意书,注意凝血五项的结果并汇报,说明无禁忌症。

2、准备物品:骨髓穿刺包、无菌手套、消毒液(安尔碘)、棉枝(未开包装)、麻药(利多卡因)、推片、玻片、指尖血糖针头、医疗垃圾桶、锐器箱,物品一定要放在治疗车,位置不够可准备2台治疗车。

3、叫患者到治疗室,治疗室应准备急救车、氧气筒,治疗床准备被子。

4、洗手(注意不能戴手表、戒指,如穿长袖白大衣需扎好袖口)、戴口罩、帽子(注意不能露出头发)。

5、确定穿刺部位(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髂前上棘穿刺点为髂前上棘顶端往后约1-2cm,髂后上棘穿刺点为脊柱两旁臀部上方突出的骨性标志,约相当于第5腰椎的水平),摆好患者体位(髂前仰卧,髂后侧卧或俯卧),用龙胆紫标记。

6、消毒:注意无菌观念、消毒顺序及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从里到外消毒2次,范围15cm,注意棉签不要碰瓶口,1次放2支,垂直进垂直出,浸泡2/3棉签。)

7、戴无菌手套,注意手套打开后不要接触其他物品,戴手套时应离开其他物品,避免污染。

8、由旁人协助打开骨穿包,铺无菌洞巾。打开骨穿包前要先看有效日期,报告是否在有效期内。

9、麻醉: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3ml,做局部皮肤、皮下和骨膜麻醉(先在皮内注射形成一直径0.5-1cm的皮丘,然后垂直进针,直到骨膜,边进针边注药,并以穿刺点为中心,多点麻醉其周围的骨膜)。拔针后,局部轻轻按摩片刻。注意安瓿局部消毒,砂轮应消毒,用无菌纱布包住安瓿再掰开。

10. 将穿刺针套上针芯,调整固定器离针尖约1.5-2cm,检查骨穿针是否干燥、通畅。

11. 进针: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骨穿针与骨面垂直刺入(可用无菌方纱包住末端),当针尖接触骨质后,沿穿刺针的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穿刺针并向前推进(注意手腕用力),缓缓刺入骨质,待穿刺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明穿刺针已进入骨髓腔。穿刺过程注意观察病人反应。

12. 抽吸骨髓:拔出穿刺针芯,接上10ml干燥的无菌注射器,用适当力量抽取骨髓液0.1-0.2ml进行涂片。如需做骨髓液细菌培养或骨髓细胞免疫分型,则应先留取涂片标本后再抽取适量做骨髓液细菌培养或骨髓细胞免疫分型检测(一般2-3ml)。抽取时患者多觉尖锐酸痛。操作过程多与病人交流,注意患者反应。

13. 推片:将骨髓液滴在载玻片上,用推片沾取少许(绿豆大小)骨髓液置于玻

片的一端,推片与玻片呈30-45度角匀速缓慢移向玻片的另一端,使骨髓滴在玻片上形成均匀的血膜,制片至少6-10张(注意:①推片的边缘必须平整光滑;②骨髓置玻片上后应立即涂片,否则凝固影响阅片效果;③好的涂片应该有头、有体、有尾;④涂片必须厚薄适当,分布均匀,推片与玻片夹角过大,血膜厚,夹角过小,血膜薄;推片速度过快,涂片过厚,速度过慢,涂片太薄)。

14. 拔穿刺针:骨髓液抽取完毕,重新插入针芯(动作要慢、轻),将整个穿刺针拔出。

15. 包扎穿刺点:拔针后,无菌纱布覆盖穿刺针孔,按压1-2min后,消毒穿刺

点,盖以无菌敷贴或敷以消毒纱布,胶布固定。

16. 交待患者保持穿刺点干燥24h。

17. 外周血细胞涂片:多选用无名指,局部酒精消毒,干燥后或无菌棉枝抹干,

用指尖血糖针头穿刺,挤出第一滴血,无菌棉枝拭去,用第二滴血行涂片,制作3张左右。

18. 注意医疗废物的处理。

19. 摆好骨髓及外周血涂片,与检查单一起送检。

20. 提问:骨穿的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并发症,骨髓干抽的原因及如何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