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设计与反思

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第54页至5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倍”的含义,初步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倍”的含义,学会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笑脸娃娃快乐分

一、创境引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情境画面

师: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可爱的小动物,你觉得快乐吗?能和聪明的孩子一起学习,老师也觉得非常快乐(出示笑脸娃娃)打算把我的快乐与你们一起分享。最近,我们的动物朋友小熊他开了家银行叫??瞧!(出示课件1)他来了。 录音:小朋友们好,我是胖小熊。欢迎大家来到我的快乐银行。

今天银行里还来了几位新客户。

课件出示画面:

小猴:大家好,我是小猴,我种的香蕉丰收了,我很高兴!我要存入2分快乐。 小老虎:大家好,我是小老虎。今天我终于学会了捕猎。我太开心了,我要存入4分快乐。(课件出示)

小猴在银行里存入了2分快乐。小老虎存入了4分快乐。

2、根据这些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在两个数量之间我们可以比多比少,这是它们之间的相差关系。刚才这个小朋友提出了小老虎存入的快乐是小猴的几倍。这是两个数量之间的一种新的关系,叫倍数关系。板书课题(倍)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情境创设为学生营造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具体、直观、形象的情境中根据信息提出问题,愉快学习。)

二、观察引探,学习新知

1、 师:那么要求小老虎存入的快乐是小猴的几倍,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 先请大家说说,这是谁在和谁比较?谁多谁少?

小猴存入的快乐少一些,我们就把小猴的2分看成一份。小老虎存入的快乐中有这样的几份?

也就是6里面有( )个2。我们就说6是2的3倍。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板书课题)

2、指导学生用算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

6÷2﹦3(板书)

强调:小朋友们请注意,“倍”不是单位名称,它只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3的后面不写“倍”字。

我们要想知道,小老虎存入的快乐是小猴的几倍,就是要把数量少的小猴的2分快乐作为标准,看成一份,再看小老虎的快乐中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 师:小老虎来到我们的课堂上非常开心,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他的快乐,他要送给大家2分快乐,你们接受吗?(课件拿走2分)大家又可以存入2分快乐了!(贴)

师:瞧,小松鼠来了。课件出示松鼠画面

小松鼠:我要存入8分快乐!(点击)

3、引导学生发现了什么新的倍数关系

4、学生交流汇报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师:刚才我们在比较它们的关系时,首先要知道是谁和谁比,然后要把小数作为标准看成一份,最后看大数中有这样的几份,我们就说大数是小数的几倍。

4、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习题:

8里面有( )个2 12里面有( )个6

8是2的( )倍 12是6的( )倍

5、手指游戏

①师生互玩:老师伸出的手指数是学生的几倍

②生生互玩:我伸出的手指是你的()倍,你出几

刚才同学们表现不错,知道了我们今天学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这个数中包含了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那你用学到的新知识解决问题吗? (设计意图:“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所以教学计算方法之前,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地比较感受,分析总结并说一说谁是谁的几倍。并通过练习和手指游戏加以巩固,在充分理解倍的含义的基础上教学计算方法及解决问题,就会水到渠成了。)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观众有5人。)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板)

生2:***的人数是观众的几倍?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35÷7=5)

你是怎么想的?(求***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就是求35是7的几倍,所以用除法计算。)

2、水果拼盘

师:看到大家这么认真,胖小熊还准备了许多美味的水果。

课件出示:西瓜1个,芒果6个,苹果3个,桔子4个,樱桃12个,菠萝2个,草莓8个

.找出水果数量中藏着的倍数关系,并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请大家先想一想,然后在答题卡上写下来。看谁写得多!)

师:谁能说说你写的算式是什么?大家一起来猜猜他写的算式表示的是哪两种水果之间的倍数关系。

.汇报交流,学生展示。

师: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快速找到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了问题。现在我们来看看大家的收获吧。

(设计意图)让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寻求解题方法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收集信息,自己去分析信息,解决问题,并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小组的合作互动交流, 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交流,说算理等方法,使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问题的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法.

四、巩固深化,全课总结

1、根据男女同学得到的快乐分数说出或摆出数量关系。

师:现在,大家一起来看看,在这节课中,男同学的到()分快乐。女生有?分快乐。看着这些数量你有什么想说吗?

如果不能成为倍数关系,你能摆出倍数关系吗?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语:小朋友们,快乐其实很简单。快乐是与人分享,快乐是在别人需要时给予帮助。在这里我祝愿所有小朋友,每天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

(设计意图:利用男女同学的快乐分数资源进一步加深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智能的基本途径;又是动用知识智能的重要手段。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既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反思(对整堂课进行总结评价、分析):

新课程的解决问题呈现的方式主要是以图文结合为主,因此,学会看图仍是解决问题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倍数关系问题,通过图能直接看出来,因此我认为还是要让学生体会“看”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总结出数量关系,为教学难点的突破作了有效铺垫。接着引出“算”的方法,进而通过直观图体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为了巩固两种方法,本着结构紧凑、教者轻松、学者愉快的教学原则,追求扎实、朴素、高效的教学效果,我随即又用手指游戏让学生加深体会,并通过文字题、实际问题体会到“算”的方法的重要性,本节课的问题由学生提出,再由学生自主解决,学生能充分体验“观察信息—发现问题—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做得好的有以下几方面:

1、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随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这主要体现在“倍”概念的引进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这两个教学环节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客观的数学现实的基础之上的,因为学生已经学过了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因此,我通过直观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以解决“老虎存入的快乐是小猴的几倍”为问题展开教学,通过直观形象的比较,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分析总结出数量(倍数)关系。

2、通过观察、交流、游戏等活动,多渠道促进学生内化对“倍”概念的理解。

数学概念的理解是建立在学生自身的体验、感悟基础之上的。在学生知道了老虎存入的快乐是小猴的3倍,转化为抽象的倍数关系即6里面有(3)个2,6是2的(3)倍后,再先根据课件信息先让学生说一句话“谁是谁的几倍”,接着让学生根据“倍”的知识练习和师生互动进行伸手指游戏,最后根据生成的快乐分数摆出倍数关系,多种多样的体验活动,使学生牢固建立起“倍”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内化对“倍”概念的理解。

3、突出发展性,注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学中,我充分提供给学生活动和发展的空间,让他们亲身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为“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过程,初

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要求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如提问: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这样让学生通过说来展现思考问题的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等。通过根据情境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主要是面对学生课堂上的生成,尚不够灵活应对,学生的各方面学习习惯(包括积极思考,举手答问,认真倾听等)要注重引导,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正是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努力提升的方向。教学时还可以在水果拼盘中寻找“倍”的问题为“引子”,进一步引导学生拓展延伸,用倍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寻找更多的“倍”的问题,使得学生学以致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以后更应注重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向生活中拓展延伸。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倍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二篇: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李海翠

《倍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课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问题。“倍”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倍的认识》前,我仔细翻阅了教材和教参,对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从自我出发,看看这节课应怎样设计,起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按照信息窗的设计进行教学,但我总有个疑问,“倍”的概念应怎样提出呢?学生怎样才能很好的理解“倍”呢?于是我又大量的翻看网上的优秀教案和优秀视频,从中学习他们的优点,逐渐把自己的困惑一一解答,然后静下心来,重新整理了自己授课的思路,才确定了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出发,由形找数,数形结合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两个量之间的相差关系,其目的是联系以前的旧知,给学生建立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引发新知,其实在相差关系基础上,两个量之间还存在一个新的关系就是倍数关系。存在倍数关系有个前提,那就是两个量之间需要存在一个包含关系,即大数里有几个小数。在学生心理建立好“一份”和“几份”的认识,明确图上表面含义“几份”的产生是由“一份”决定的。通过形象动画展示,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找准“一份”很重要,它可以清楚地让我们找到“几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这种包含的关系,从而告诉学生这是一种新的关系:倍数关系,此时我们可以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也给我留下了思考:教学时一门严谨的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严谨。本节课我的一些语言描述不准确,不到位,这非常不利于使学生形成准确的数学思维。因此,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一定注意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提炼自己的教学用语。还有就是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比较差,还是应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一部分同学不跟着老师,心思不在课堂上,还是花点时间提醒同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