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好老师读后感

《做一名好老师》读后感

? 有幸读到李镇西老师写的《做一名好老师》这本书,捧读这本书时,说实话,我不想逐字逐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所投入,更为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所折服。就这样,我陶醉着、感叹着进入了一种会意忘文的阅读境界,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省自身,反省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教书已经20年,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变得毫无棱角,常常以“平平淡淡才是真”安慰自己。只到捧读李镇西老师的《作一名好老师》,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实际上所谓的单纯是苍白,是肤浅;所谓的平淡是平庸,是无为。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以前我也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是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贯穿全书的,是一个“爱”字:“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P26);“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学生亲近我们并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此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我也很爱学生,尤其爱那些眼睛清纯透亮的学生,那些心地善良、积极向上、有独立思考能力、善于沟通合作的学生。可我对学生的爱还没有达到他那样的境界,还没有达到向学生“还债”的程度。李镇西在书中,反复强调他的学生请他吃什么东西,或在毕业多年后给他写信、寄贺卡、打电话,等等等等。所有这些对一个老师来说,都是极大的安慰,也是教师价值的体现,更是教师非常在乎的东西。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爱,真的不求回报吗?”很多人,包括父母、老师、恋人们在发表爱的宣言时,都会强调:“我爱你,我不期望从你那得到什么!”事实上,当子女忤逆,当学生忘本,当情人反目时,凡正常人都会有悔不当初的感觉,对对方都有许多怨恨,对人生也会生出许多悲观、痛楚的幽怨。因此成功的爱的教育,不仅是老师爱学生,更应是“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养成一种爱的素养,将“小爱”发展成“大爱”,将“独爱”发展成“众爱”,在这些爱中,当然也包括“爱的回报”!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也都曾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 ,但一个老

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由于所教学科的特殊性,只有初三初四有化学,所以所教的初三学生我感觉是整个初中最难管的一个年纪,教每一级,开始还可以,教一段时间就没有耐心了,没有耐心,也就失去了信心,致使让学生感觉老师没有爱心。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感觉耐心是不能缺少的,要对学生有信心,有爱心,要把学生自己的孩子一样。 真的,跟李老师比起来我感到卑微和惭愧,回想以前,面对个别孩子的顽劣和松散,尤其是反复不定时,我总是忍不住会烦躁,会发怒。可每当发过脾气,总会有一点自责:他们毕竟还只是孩子!于是,每次我又都会找借口亲切地同他们聊聊天,似乎这样心里才有一点平衡。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不知道是真的原谅我,还是纯洁无瑕的心根本就不会去多想,回应我的都是真诚的笑脸。现在想起来,孩子们曾经给过我多少尊严和宽容啊!和他们的爱比起来,我们这些老师甚至是大人的爱附加了太多的东西,显得那么单薄!试问自己;对于一个责备或是训斥过自己的人,既不是父母又不是兄长,你能这样去宽容和包容吗?可这些孩子们能做到。他们眼中没有丝毫的杂质,透出的都是单纯、坦诚。跟李老师相比,我的学生年纪更年轻、心灵更稚嫩,更需要我去呵护、去关心、去琢磨、去引导他们。人之初,性本善,在这个社会给予孩子更多影响之前,我们必须把他们培养成品行端正、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富有个性、独立见解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自信自强、永不屈服、愈挫愈奋、乐观向上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兴趣广泛、身怀特长、善于协调、精于应变的学生

我喜欢随意的生活,尽管我工作的也踏实认真。但读完李老师的书后让我明白“随意或许是一种美丽,而执著却是一片更灿烂的云彩。”反思过去的“随意”与“从容”,越来越觉得我的随意是低层次的,我的从容包含着更多的惰性。读了这本书,让我的心灵受到一些激荡,让我渐趋平庸的心不再麻木,让爱心与童心在我的心中留存的更久吧! 让我明白:在教育这条路上,我还需要更多的磨练,更多的学习,更多的理性思维,更多的积极探索??

 

第二篇:如何做一个好老师--学习感想

作为老师,应该这样做

这个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教育的境界、教师的素养、教育的艺术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从“师范”的意义、中美教育的差异、好教师和好学生的标准出发,提出教师及其培养的学生都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人”、以及教育的追求和教育的境界;第二部分内容从教育的本义出发,分析了教育的规律,提出了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的素养;第三部分内容结合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实际教学案例和切身教学体验,阐述了教育的艺术。整个课程贯穿了怎样做一个好老师的主题,主讲者力图通过自身对“教育”独到的实践、探索与认知体会,激发广大教师的思考,还教育的本义,不断积累各自教育的艺术,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那么,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呢? 一、快速了解学生,建立亲切的师生关系

如果第一次担任老师,在开学第一天就要了解每一位同学,从对学生个体的感知入手,以“亲切”的形象来树立威信。老师可以通过看学生的学籍档案,核对相片,掌握学生的性格特征、爱好,在开学的第一天对其本人能脱口叫出其姓名,就其爱好的话题说两句。这样,就会使学生感到分外的亲切,他们的第一感觉就是他们的老师既是老师又是朋友,这无疑对于年轻的新老师树立威信是很有好处的。

二、年轻老师要利用学识上的优势树立威信

年轻老师的权威主要来自学生心目中油然而升的一种敬意。而要想得到这种敬意,则时刻要遵循这样一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马卡连柯曾说过:“如果教师在工作上、知识上、成就上有辉煌卓越的表现时,那你就会看到所有的学生都会倾向你这一边。”年轻老师正好利用大学刚毕业,语、数、外、政、史、地都有所长的优势,和学生们共同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们敬佩你的知识渊博,老师是知识的仓库、智慧的源泉,是一位睿智的决策者,赢得他们的信赖。但展示学识的时候切忌夜郎自大,不会的问题就要实事求是地承让,不要不懂装懂,甚至还要不耻下问,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习中建立起这种平等、互助的朋友关系,也是年轻老师树立自己权威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年轻老师要把年轻的弱势变成优势

如果做班主任,年轻没有经验,这是弱点,也是优点。利用师生年龄差距较小的优势,可以使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感情融合。这首先要建立在班主任对学生热爱的基础上。班主任无微不至、始终如一地关怀学生的成长,竭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学生就会信任他、亲近他。要做到严中有情,发现学生有病痛,及时送医务室和医院,对心里有疙瘩的学生,能主与之心平气和的交谈,进行心理交流,共同探讨教学方法。一般说来,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是班主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既和学生打成一片,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打篮球,一起踢足球,活动既符合学生好动、活泼的天性,又有教育意义。活动中,师生互相了解,在这种了解中提高年轻老师的威信。班会课上除了鼓励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外,主持召开主题班会,注重学生各能力的培养。还要求他们积极参加校运动会和学校科技节的活动。

四、重视班委建设,平等对待学生和家长

学生入学后要紧抓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经常鼓励、督促、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重视班委的建设,在老师提建议和学生民主选举相结合下,选出了班委成员;争取每月开班委会,耐心细致指导班干部工作;各班干部都能各司其职,尽心尽力,井井有条的做好本职工作;在班主任的严格要求下,各班干部都能任劳任怨,杜绝有特殊化现象,平等对待每一个人,使同学亦能紧密团结在班委周围,使班级成为凝聚的、强有力的集体。还要经常召开家长会,做到与家长平等的交流,多与他们保持联系,做到学生发生什么事,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总之,年轻老师只要本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精神去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岗位,爱自己的专业,做个在平凡的岗上有追求的老师,向学生捧献真诚的心,和学生情感交流,心灵碰撞,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老师。

做一个好老师, “素养教育”比“素质教育”更重要。素质有天生的、后天的;素质有高素质、低素质,但只有素养必须通过教育培养,修养必须后天养成。

因此,“素养教育”比“素质教育”的提法更科学 一个人可以是低素质,无素养,又称无教养;一个人可以是高素质,有素养,又称有教养。而教师,则必须做到有素养。

怎样做一个好教师,不仅是新上讲台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对每位教师都是个永恒的题目。怎样做一个好老师,如何当一个让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这一直都是我在思索的一个问题,也是我所不断追求为之奋斗的目标。总而言之做一名好老师,是每一位教师的夙愿!

相关推荐